“多”可以这样写
学习课文《鸟的天堂》交流作者描写的奇特景象,读到这一段时: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主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对学生说:“这段话不只是让我感受到百鸟纷飞的奇特景象,更在于他写法很奇妙,你们再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读完后,举起了手。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显然,学生能发现这几个句子的奇妙,但不能说破起原因,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看起来是妙不可言喽。”我风趣地肯定了学生的发现,然后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句子在写“鸟的数量多,形状多,颜色多,姿态多”这么多的内容没有出现一个“多”字,却把“多”写的淋漓尽致。
接着我又问:“如果全是这样一种群鸟起飞的场景,看着,看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没兴趣了。”
“不好看了。”
“有点儿吵闹。”
“所以这时候,‘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叫声真好听。'读到这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画眉鸟真可爱。”
“觉得兴致又来了,还想看看别的鸟会是什么样子的。”
“是呀,我们读到这里会觉得眼前一亮,多么可爱的鸟呀。精神也会随之振奋,你们看看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奇妙之处——写多不见多,其实真的多,点面相结合,自由快乐多。”
然后,有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练习。
先说:
一走进超市,一派热闹的场面展现在眼前,超市里的人太多了,到处( ),到处( ),( )的,( )的 ,( )的,( )的,有的( ),有的( ),有的(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面,又错过了那面,看见了那面,另一面的喧闹声又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 )(写其中一个人的动作、行为。)
后写:
起初花园里的花全是花骨朵儿。后来突然开了一朵,我们走进花园,便看见第二朵,( )。我们继续走着,花园里的花开得可( )。到处是( ),到处是( )。( )的,( )的,( )的,( )的,有的( ),有的( )。
我们注意的看着,眼睛( ),看清楚了这朵,又错过了( )。看清了这朵,另一朵又吸引着眼球。一支( )。
学生写:
1、起初花园里的花全是花骨朵儿。后来突然开了一朵,我们走进花园,便看见第二朵,(第三朵)。我们继续走着,花园里的花开得可(热闹了)。到处是(花香),到处是(花影)。(娇艳 )的,(淡雅)的,( 浓郁)的,(清馨)的,有的( 开心微笑),有的( 随风舞蹈 )。
我们注意的看着,眼睛( 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朵,又错过了(那朵)。看清了这朵,另一朵又吸引着眼球。一支(玫瑰花,像一位穿着红色外衣的小姑娘,羞答答地站在那里,等我们去欣赏 )。
2、起初花园里的花全是花骨朵儿。后来突然开了一朵,我们走进花园,便看见第二朵,(第三朵)。我们继续走着,花园里的花开得可(美丽了)。到处是(花香),到处是(花影)。(大)的,(小)的,( 高)的,(矮)的,有的( 欣然怒放),有的(刚绽笑脸 )。
我们注意的看着,眼睛( 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朵,又错过了(那朵)。看清了这朵,另一朵又吸引着眼球。一支(菊花,像小姑娘一样,在舞蹈 )。
3、起初花园里的花全是花骨朵儿。后来突然开了一朵,我们走进花园,便看见第二朵,(第三朵)。我们继续走着,花园里的花开得可(热闹了)。到处是(花香),到处是(花影)。(鲜艳)的,(雅致)的,(浓浓)的,(淡淡)的,有的( 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 才露出两三片花瓣儿)。
我们注意的看着,眼睛( 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朵,又错过了(那朵)。看清了这朵,另一朵又吸引着眼球。一支(菊花,好像有意要展示给我们看似的,高高地站立在那里,仰着金灿灿的笑脸,随风摇曳着自己优美的身姿 )。
不难看出,学生的语言有稚嫩的,有优美的,表达的有恰如其分的也有稍逊一筹的,但是学生对于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并运用,我想这也算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种体现吧。
语文学习是学语言,用语言的活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引导和点拨,并让学生尝试运用,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会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