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课堂上,我提问一个孩子生字的读音,只听见:“老师,别提问他,他是个笨蛋!”这种声音在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之上就已经出现过,当时我强调:咱班没有一个所谓的“笨蛋”都是老师眼里聪明的孩子!这种论调持续了两天,今天的课堂上再次出现。
看来这样的称呼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因此彻底改变这种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完成的事情。尽管如此,我也必须想方设法改变此种状况,具体说是被人称谓“笨蛋”的状况。
今天的课堂之上,我再次强调了我不喜欢听到别人被称谓“笨蛋”,我喜欢听到“你真聪明”的句子,个别学生听到我说这样的话,低头不敢正视我的眼睛。
我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接着我把这几句话教给我的所有学生,在引导了孩子们关于“自己不是笨蛋的”说法上,我开始说:我不是笨蛋。别人能学会,自己也能学会。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办得到!在说到“一定”“办得到”这几个词语时,我特别强调语气,无意中加上了紧握拳头的动作,孩子们也纷纷响应这有力的动作。举起自己的小拳头,坚定有力的说着,举着。这种气氛,我自己被感染了。我们的心此时此刻是连在一起的!
大约有十几分钟,孩子们的声音震耳欲聋,盖过了我教读的声音,原来是孩子们聪明,在几遍过后,自己已经熟读成诵了。对此,我非常的开心,因为我的想法初步变成行动了,也开始初见成效了,慢慢的深入孩子们的内心了,我明白:这仅仅是初步的行动而已,等待我的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此时,恰好我走到这被称谓“笨蛋”的学生跟前,看到他课桌上有一作业本,上有工整而干净的字体,我顺便拿起来看了又看,“这是你的作业本吗?”孩子点点头。“是你自己写的吧!”孩子又点点头。我拿起来放到讲桌上,这是他的作业本,每次交作业,我催他,而他不言语,但这作业本上的按数量字页数已经超出了我布置的,按质量堪称大部分优秀。
下课了,我将作业本拿到办公室去,向同班教课的其他老师说这位孩子的作业情况,办公室里的人大部分不认为是孩子自己写的。我说:“即使不是他自己写的,我也要表扬他,因为他没忘记写作业。如果我们对想进步的孩子们都不加以信任和鼓励,那么岂不是本来差的会慢慢的变得更差?”我的这些话,在座的一位老校长十分赞同。我又说:“这些工整又干净的几页字体,如果不是他写的,那么又会是谁写的呢?他姐姐在初中读书,他父亲是个大字不识的人,母亲心智不太全,我实在想不出是谁会代他写。”在办公室,我听了同班上课的数学老师的话后道出自己的疑问。
为了证明那几页好看的字体是这位孩子写的,我将另外一本我亲自在班级看见是这位孩子写的两张“作”字说给办公室老师听,并强调了作文的“作”那一撇与拿到办公室的那一本上波浪的“波”字的“撇”极像一个人的笔迹。
在我的后来一节语文课上,我拿着这位学生的作业本在班级里让全班同学看,尤其让好说这位学生是“笨蛋”的孩子们看,并且重重的表扬了这位孩子,他腼腆的笑着,像很不自在的样子,也许在这位孩子来说这是在校的唯一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吧!我引导孩子们从新认识这位不善于言语的孩子,同时向他表示祝贺,祝贺他有一个新的开始,鼓励他越来越棒。
我相信:即使再自卑的孩子,在得到了也许是前所未有的肯定后,都会慢慢的重新找回当初像所有的自信的孩子一样蕴藏在心的自信心来,我相信会有这一天的,一定!
接着,我们又一起温故了“我不是笨蛋!别人能学会,我也能学会。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办得到!”孩子们的语气更加坚定了。我相信:这连续的两节语文课,不是纯粹的语文课,还把励志,自信等糅合进去,化作我语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