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成就不朽
——《名人传》读后感
问: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有什么共同点?
答:他们都在苦难中成就了自己。
——题记
如果不是罗曼·罗兰,我恐怕再不会深究这些耳熟能详之人背后的辛酸——贝多芬,在艺术的鼎盛时期深陷耳聋的魔咒;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的先驱,一生没有过上理想的安宁的生活;托尔斯泰,虽相比之下安宁许多,却仍是为巨大的精神压力所压迫……
如果成为一个伟人,要经历如此多的苦难,那我宁愿做一个平凡人,可是,平凡人一样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或许并非如同他们,幼年丧亲,居无定所,受到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但也会使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此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我看到贝多芬拖着早已无用的助听器,带着满腔的怒火继续创作,即使不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所想,即使一个交响乐队只能演奏自己在三分钟内想到的音乐——又何妨呢?与其颓丧、自暴自弃,不如抓紧每一分钟谱出脑海所想,至少留下那三分钟的音乐,让世人揣测那剩余部分的伟大……
我看到米开朗琪罗紧握画笔、刻刀,被胁迫着为自己不喜欢的霸权者做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带着满腔怨恨创作,即使不能创作自己喜爱的素材,即使不能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喜好——又何妨呢?与其强硬反对、抱怨命运不公,不如认真完成手头的工作,竭力将不完美变为完美,然后在工作的空闲创作自己的喜好,至少要让世人看到创作的严谨,为我不满意的作品喝彩,渴望我那臻于完美的杰作……
我看到托尔斯泰攥着拳头,深邃的目光穿越高加索山,他注定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他的呼声不为人所警醒,他遭到无数人的指责和唾弃——又何妨呢?依然在写,依然在呼吁,纵然无人听闻,纵然屡屡碰壁,但始终坚信,终有一天世界会理解并接受这番良苦用心,人们终会回过头来聆听我未完的教诲,叹息迟来的公正……
是啊,苦难又何妨呢?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我们或许无法战胜苦难,但我们的精神会超越苦难——
伟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对待苦难的态度。
所以说,是苦难成就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