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的光芒下成长
开封市金明小学张瑞娟
有这样一个人,和我一样师范毕业,不一样的是当过校长和局长,还当过兵打过仗。一生著有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文艺作品,并且最终成了“教育思想泰斗”。
有这样一本书,封面上作者目光深邃,周围的绿色如一泓恬静的清泉。捧起厚重的书页,穿行在字里行间,好像在与这位智者对话,倾听他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
这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是他著名的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也是我校开展的“全校同读”活动的推荐书目。书中对广大教师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请看目录:《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啊,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但事实怎样呢?有的孩子奔走在补习班和学校之间,甚至连双休日也被阅读班作文班奥数班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读书成了奢侈,他们没有时间。有的孩子有时间,但没有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仅仅是心血来潮时的走马观花而已。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还有些家长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他们的课余时间是在大量作业、习题中度过的。并且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越要加倍写作业做习题,结果越写越糊涂,越糊涂错的越多,越错越写。孩子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而家长和教师也心力憔悴、疲惫不堪。所有这些,作者在书中都用让人信服的理论分析加实际事例给出答案。他说:“学生能不能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大量的阅读、实践能直接促进人的大脑发展。有些小时候聪明伶俐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越来越迟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时候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叹服大师,还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些手不释卷的日子,让我终身受益。少年时代我酷爱读书,语文成绩每每第一,在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普通学校第一名。初为人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引领我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我一直汲取大师的智慧,一直不敢忘记他振聋发聩的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得多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或暮色沉沉的黄昏,有时是风清云淡的下午,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轻轻地,把思想在键盘上敲打出来,化为一行行文字,像清泉汩汩流淌。后来带领班级建立读书博客。喜欢周邦彦的词“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所以博客昵称是“荷风听雨,书香满屋”。在最初的一个多月,59名孩子发表了四百五十篇文章, “瑜儿”在35天里写出57篇文章,我们师生同时当选为河南省校讯通“博腕”。
海的博大就在于汇集,聚涓滴、纳百川。和学生一起浸润书香,在经典的光芒下成长,我们的心灵会逐渐丰盈滋润,就能拥有海一样广阔的胸怀、澎湃的热情、激扬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