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教育者与慈悲心作文

2019-07-15 
教育者与慈悲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有感总是在烦躁中渡过每一个工作日,又在懊恼中迎来每一个周一,
 

教育者与慈悲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有感

    总是在烦躁中渡过每一个工作日,又在懊恼中迎来每一个周一,全然没有记得这个周一又是崭新的一个开始!这恐怕是当前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吧!至少,我个人也有过这样的烦躁与懊恼!

    近日,接连三天,每天都读一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篇文章。这是四川的谢云发表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年第4期上的一篇文章,主要讲禅学与教育的关系。读后,感触颇深。

    全文以日本的大愚良宽禅师的一则故事开头。大师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一天晚上归来,发现有小偷光顾。知道他找不到任何东西,就脱了自己的衣服在外面等小偷出来,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御寒吧!”看着满脸羞愧、低着头慌慌张张走了的小偷,大师感慨道:“可怜的人,但愿我能把这美丽的月光也送给他!”第二天,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放在门口,禅师高兴的说:“我终于送他一轮明月!”

    这样的故事短小、富于哲理,给人以警醒。作者从故事里读出了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慈悲。进而结合教师这个职业、教育这个行业,提出自己的观点: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湿润、良善、慈悲。

    想到苏霍姆林斯基在小女孩摘了玫瑰花的时候,并没有训斥她,而是问明了缘由:“妈妈病得很重,看不到这朵花,我要拿回家给她看一下,然后还回来!”苏霍姆林斯被小女孩的话感动,又摘了两朵玫瑰给她,说:“这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个熟悉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使用了吗?

    曾经尝试着在班里和孩子们约定举手的秘密。回答问题不积极,不想回答,或者不会回答的孩子就举左手,愿意回答的孩子举右手。刚开始效果特别的好,引起听课老师的一致赞叹!只是自己不善于巩固和引导,这项“改革”最终夭折——是什么原因,做不下去了呢?

    作者说,当今的教育,更多的是粗糙、生硬、冷漠。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受不到温暖,只觉得孤独、落寞、被忽视、被歧视而造成厌学、逃学乃至辍学。我认为切中时弊,我们背负的东西太多,民族兴亡、提升公民素质等等都与我们这个职业息息相关。升学压力、考试排名是行业自身的压力。贪污,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杀人,是我们教育者的失误……这些,都归咎于教育行业。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者说,当今的社会文化,日趋僵硬、冷漠;当今的时代,日益浮躁、狂乱。我们的象牙塔并不洁净,它受到时代的影响,社会文化的熏染,必然也会狂乱、浮躁,僵硬、冷漠。我们——该何去何从?

    慈悲。

    这是解决这些问题必然的手段。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至少应该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作为教育者,至少应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靠近孩子,更温暖孩子;只有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渗透到孩子的血液和生命里。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张爱玲的话。真正的教育者,只有懂得教育的真谛,才会做到慈悲;真正做到了慈悲,我们才会在自己的脸上看到慈爱、悲悯,才会在孩子们脸上看到活泼、天真!我们才会活出自己的精彩,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