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
多年来,每当学习计量单位内容时,总会听到家长学生的共同声音:这部分内容学的不好,怎么办呢?这两周学习的是长度单位,依然发现学生们存在着:课堂听得如痴如醉,作业写得错误连篇,考试成绩目不忍睹,大人孩子怨声载道。那么,果真“长度单位难于虎也?”非也,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的生活常识太少,没有任何的实践能力,于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若想运用须躬行”,要想真正的学习运用,掌握一定技巧,并学会和生活结合起来势在必行。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些许方法:
【怎样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是个大家族,我们已经认识了他们家族的五个成员,从高到低是:
1千米=10000分米 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0毫米 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0毫米 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
除了老大千米和老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外,其余弟兄四个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每相隔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相隔三个单位的进率是1000。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学生没有学习小数之前,只要明白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添0,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去0。如20分米=()厘米,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在20后边添一个0就可以了,即20分米=200厘米。再如2000厘米=()米,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只要把2000后边去掉两个0即可,2000厘米=20米。
在比大小时,如果长度单位不一样,要先统一单位,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知识都还没学,所以遇见这种情况,一般把高级的单位统一成低级的单位,再比大小,以免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时出现0不够的情况。
计算应用时,如果出现单位不一样的情况,也可以像上边那样解决。
【长度单位的选择】:
学习了长度单位,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就要进行正确选择,然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的严重欠缺,直接导致出现单位运用的不合理,所以学会利用参照物去判断非常关键。
如1分硬币的厚度就是1毫米,拇指指甲的宽度约是1厘米,学生小手的长度约是1分米,两臂伸开的长度约是1米,需要运用时,把这些身边的已知长度做参照物,衡量物体的长度时,准确率会相应提高。至于1千米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最了解的地方的距离,如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千米;再如学校到中心广场是500米,来回就是1千米等。这些地方都是孩子们经常玩的场地,这样很形象的初步在孩子的脑海里感知到1千米的远近,那么运用时,作为参照物会更加形象。
【典型题目的运用】:
当孩子们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知识后,还会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所以寻找一定的解决技巧也很关键,比如最常见的比大小题目,当单位不一致时,学生很容易出错,如:
120厘米()1米 12分米()10米 198厘米()20分米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不能随便换算单位,否则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会出现没学习过的小数问题,所以通过尝试探究,我们 得出:单位不一致比大小时,先统一单位,化成单位一致再比数的大小。统一单位时,最好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比如上面第一题120厘米()1米,只要把1米化成100厘米,再比120和100的大
(100厘米)
小就可以了;第二题12分米()10米,只要把10米化成100米,
(100分米)
再比12和100的大小就可以了;第三题198厘米()20分米,只要把20分米化成200厘米,再比198和200的大小即可。也就是说,先确定单位的高低,再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就可以比大小了。
还有一类比较复杂的比大小排顺序,如:把下面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0米 220分米 2400厘米 2240毫米 202分米
像这种复杂的题目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超出了理解的极限,但是也确实是锻炼孩子解决难题的很好的考验,所以对于这类题目,我跟孩子们研究的方法是:
第一步:统一单位
一般统一成里面最低级的单位,本题涉及到米、分米、厘米、毫米,最低级的单位是毫米,那么就要想:米化毫米添3个0,分米化毫米添2个0,厘米化毫米添1个0,所以化成下面:
20米 220分米 2400厘米 2240毫米 202分米
(20000毫米)(22000毫米)(24000毫米) (20200毫米)
第二步:比数字的大小。(竖着比,数位对齐)
20000…………………………(4号)
22000………………………….(2号)
24000…………………………(1号)
2240……………………………(5号)
20200……………………………(3号)
数位对齐后,发现2240是四位数最小,其余的都是五位数,就从最高位比大小,最高位万位都是2,再看千位,发现4最大,所以24000最大,22000第二,20200第三,20000第四
第三步:按要求排序。
因为题目是从小到大排序,所以就按(5)(4)(3)(2)(1)排列:
2240
20000 20200 22000
24000
再把题目中的原数排列为:
2240毫米 20米 202分米 220分米 2400厘米
用现在教育上时髦的说法是:这种题目,纯粹就是刻意的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二年级的学生还达不到这种复杂的思考。可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要想让孩子的思维深刻、灵活,经常见识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未尝不是好事,所以我依然鼓励孩子们认真解决此类题目,也算是对自己学习毅力、思维缜密的一种考验吧!
长度单位是学生小学阶段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不仅是以后经常要用的必备常识知识,也是其他计量单位的“榜样”,所有的单位的换算运用等都是雷同的,所以学好它很重要。
长度单位“难于虎也”?非也!长度单位很平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