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善意的规劝,正确的引导,以达到转化他们的目的.
关键词:
捕捉 闪光点 转化 学困生
天大地大,谁能把我容下!面对学困生给我写下的一份份泣血的哭诉,我的心彻底被震憾了.平时,优等生往往是教师们心中的宠儿。教师们对他们是那么的体贴入微,而往往也忘却了把爱雨洒向躲在角落里偷偷伤心的这些学困生们。作为三(1)班班主任兼语文任课教师的我,进行了换位思考,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抓住了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合理引导,终于取得了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分析学困生的现状是转化他们的基础
知其过去,方能掌控其未来。班主任对学困生现状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基础。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这就需要班主任体察入微,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生的贴心人,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挚友和长辈。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开启他们那扇尘封已久的痛苦之门。学生们也就会消除心理上存在的许多的障碍,便会道出其之所以会沦落为学困生的原因。据调查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庭的不和谐是造成学困生学困的重要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
2、社会的不良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电视剧或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所组成的小帮派对学困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这些人的讲义气、吸烟、喝酒、偷盗等等均侵蚀着学困生们。学困生们往往对学习聊无兴趣,自感无事可做,就经不起诱惑而误入歧途。因受社会不良环境影响而蜕变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极不稳定,班主任仅凭对其说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他们处于半成人化状态,有其身心的局限性,只能看到眼前事物的外在表现,透视不到事物在未来演变的本质。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必须要把握住教育他们的契机,捕捉他们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行,从而为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自身学习意志的不坚定也是造成学困生学困的重要因素
学生们在小学时侯成绩优秀而一到中学后, 他们的成绩却反而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差别:到中学以后,天赋较高的学生往往以聪明而自居,放松了学习的佳机,因贪玩、控制不了自我,结果就造成成绩不断下滑,沦落为学困生。天赋较低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任务量轻,一到中学则因不堪忍受学习的负荷过重而沮丧,感到学习力不从心,从而成为学困生。尤其面对这两类学生,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教师欣赏出来的学生,学生往往也便学会了欣赏自己,对其未来总是热切向往,抱有希望。教师批评出来的学生,他们便也会在自责中长大,对未来则充满了激愤与悲观失望,从而成为学困生。因此,对待学困生只要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个,那也许会给他带来一生的转机。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起:
1、捕捉学困生表现在学习上的闪光点
当学困生一直处于学习的低谷时,他们的心情是压抑的,往往承受着来自家庭的谴责、教师们的不屑一顾、同学们的歧视,成为一只离群的孤雁。他们的悲哀莫过于得不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他们的视线往往定格于现在,而对未来则充满来迷惘。班主任在这个时候不能在他们那早已冰冷的心上再泼一瓢凉水,而要将心比心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给予他们以关爱、理解与信任,并及时是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与鼓励。
我时常对学困生们说:请你们记住——在学习上,我们是最棒的!想想吧!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逊的故事:斯蒂芬逊家境贫寒,17岁时还是一个文盲。直到十八九岁,他才有机会和六七岁的孩子一起坐到教室里读书。可是,就是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客货两用蒸汽机车,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你们现在只有十二三岁,已经接受了四五年的正规教育,你们的条件比他的优越多了,你们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用一个小故事巧妙地点燃了学困生的学习激情,帮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进步的勇气。就这样,让这些学困生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忙碌于奔波时,犹如遇见了一盏明灯,眼前呈现出一片光明。
要让他们知道,只有自己在艰难的求学道路上努力拼搏,才会成功。哪怕只有一次的成功,班主任都要捕捉这来之不易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时候的肯定既是对一位学生做法的中肯评价,又是一种期待他以后再会有此举的期望教育。它胜过于对学困生们千言万语的规劝与说教。学困生们也会从这来之不易的一次成功中得到了班主任的理解、尊重与信任,也会迎来同学们的羡慕。这会使他们得到实现人生价值后的快感和继续奋斗的动力源泉。这些对学困生因一次成功而取得的中肯评价,对于班主任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个沉寂在自觉学习前途渺茫,理想犹如肥皂泡般的学困生来说,无疑不是一个惊喜与霹雳?
因此,班主任只要抓住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功,在同学们面前给予及时肯定,让他们也看到自己并非天生就是学困生的命,从而下定决心绝不辜负老师的教育和父母的希望。因此,教师欣赏出来的学生要比批评出来的学生更有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2、捕捉学困生表现在纪律上的闪光点
面对一个已经犯了错的学生,你在这个时候是大声地训斥、严厉地惩罚,还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学困生的立场上对他们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呢?这对任何一个班主任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他所面对的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必须要有理智,应该多为孩子们着想。当他们面对自己因犯错而种下的苦果,内心就自然有了悔意,悔在当初自己的莽撞与不理智,内疚于自责之心笼罩着他。这时候如果惩罚他,后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因自己得到了惩罚,就觉得自己再也不欠谁的了,不但吸取不了教训,反而为再次犯错种下同样的祸根,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种是本身就悔不该当初,内心就极为痛苦,渴望得到班主任的理解与宽容。如果在这时候惩罚他,无疑就会加重他对自己因犯下错误而痛苦的绝望程度。
班主任要站在已犯错的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他们,分析他们犯下的错误也许有他们的苦衷或者另有隐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区别而待之,并及时住抓住他们那萌生的悔意,痛改前非的闪光点,要进行善意地规劝与引导,给予宽容。这样的理解、宽慰、包容,学困生们就不会陷于长久自责的泥潭之中。班主任虽不给以惩罚,他们也会给自己以惩罚,只不过那是一种责任与希望的“惩罚”。他们会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改过自新,绝不能成为班级里的负累。这种理解、宽容的教育,会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就是他们的挚友,寓教育于无形的感化之中。
3、捕捉学困生表现在生活上的闪光点
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对学困生而言往往是他们学习上进的保证。 如果他们感觉生活过得的黯淡无光,整天感到自己被生活所累,哪又怎么会有生活的激情呢?学生们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学会了生活,这才算是一个健全的学生。因为如果没了生活的激情,学生们也便没有了奋斗的理想与追求,所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与源泉。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活需求是什么,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只有把握了学困生的思想动向,才能消除他们的非学习因素的影响。因而班主任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表现在生活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其生活的激情和奋斗、拼搏的欲望,并以此来带动全班的同学以学习为目的,以生活为动力,做个幸福的人。
班主任要做到这些,就要付诸行动。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开展一些活动。如:《心中的骄傲——雷锋》、《每周一歌》、《故事演讲比赛》、《我为建设一流班级而出策》等等。这样以来,就可以消除一些学困生因生活、学习的负荷过重而带来的烦躁情绪,也可以舒缓一些中上等学生学习紧张的心态,从而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
三、 对待正在转化中的学困生要扬鞭策马
学困生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班级的兴衰与之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引导得法,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整个班级就会呈现出人人竞相求学的风气。当学困生们在学习上、生活中有了可喜的进步时,班主任要防微杜断,及时提醒他们的不足之处。不要一味的鼓励,要把握好管理他们适可而止的“度”,从而达到能扬长避短的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求学观。
因此,班主任要冷静处理,对学困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来感化他们。这样,用爱教育出来的学生就要比训出来的学生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欲望更强些,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大些。
我们对待学困生的教育,只要多一点宽容、理解与信任,多一点爱心与关怀,就会融化师生之间因误会而形成的隔膜。捕捉他们的闪观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就能激发其求知欲望和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也有可能成为他们上进的转折点。善意的规劝、正确的引导是转化他们的保证。在转化学困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对其进行扬鞭策马,使他们少一些烦躁不安,多一些自信与希望,从而激励他们为理想而拼搏的昂扬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