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作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基于《三阶作文》和《情境作文》读后思
陈菲
一、技法点拨,巧揭原理
1、细节就是做加法——立体描写(巧揭原理)
先实验后作文,实验过程其实还是一种场面描写,亲自参加过,会有话可写,做到点面结合就好。但是实验作文和游戏作文有一点区别,实验作文往往要揭示某种现象的科学原理,这种原理表述比较严谨、刻板,往往会有“贴标签”之嫌。所以,要动动心思,如何使原理部分巧妙地呈现出来,既使读者明白又不显得生硬。
2、 写作方法:
①可以把原理先写在开头,再倒过来写过程;
②可以先声夺人,以实验中的奇妙现象开头,再交待准备材料和科学原理;
③也可以按先后顺序写,最后揭示原理时,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可以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
3、“点面结合”
点:实验人是主角,,要认真观察和体验。注意观察观众中特别有意思的人。
面:注意实验前、中、后,全场多数人的反应。
角度: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
二、经典赏析,领会技法
1、【细节描写】举例《课间十分钟》片断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 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 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先写面,再写点的“点面结合”写法)
2、【细节描写】《鸡蛋变胖了》片断
第三天,把鸡蛋从醋里拿出来。★鸡蛋外面的那层硬壳“不翼而飞”了,只剩下薄纸似的一层膜,摸起来柔软,有弹性。鸡蛋体积也比最初时大了很多。对着灯光看,鸡蛋变得透明了。如果里面有快要孵出的小鸡,一定能看得清清楚楚★。
你知道吗?★鸡蛋的外壳是被醋酸溶解了,白色的小泡泡是溶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由于渗透压的原因,醋里的水份,透过鸡蛋的薄膜,渗到鸡蛋里,所以鸡蛋就变大了★
(“提问解答”的形式揭示原理)
三、实验准备,情境体验。
1、材料:生鸡蛋一个,大玻璃杯两个,食盐若干,小勺一个,玻璃棒或筷子一根
2、步骤:a、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b.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c.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3、图片引导,巧揭原理。
出示“死海”图片,让孩子们欣赏,初步感知死海神奇之处,并思考其原因。由此,引入本次实验原理: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所以在清水中,鸡蛋会沉于水底。(浮力是和密度有关的,盐溶入水里使水的密度增大, 因此,当水的密度等于鸡蛋时,鸡蛋就会悬浮在水中,水的密度大于鸡蛋时鸡蛋就会漂浮在水中。)
四、思维导图,梳理过程
梳理活动过程:1、先介绍实验准备:水杯和鸡蛋、盐。杯中倒入水,鸡蛋轻轻放入(略写)2、过程:杯中倒入200毫升水,放入一个生鸡蛋(观察水位变化,鸡蛋位置,加想象),接着,一勺一勺加盐搅拌,鸡蛋慢慢升起。(观察水量、水色、鸡蛋位置变化,想象)详写。3、揭示原理。(略写)
五、技法回顾,指导写作
1、好题半个文,题目三选一。(可是变换角色,鸡蛋?水杯?小鸟?花?)
2、训练点:学习立体描写,注意写清实验过程,重点写动作、心理、神态。
3、注意加入背景、物件、想象、对比。
4、揭示原理部分要巧妙。
附学生习作及片段
我要“飞“得更高
胡月汐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却也飞不高!”今天,陈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名字叫“我”要飞得更高,听到这个消息你们一定很好奇吧!下面,就让我们以前探索这个神奇的科学奥妙吧!
神奇的实验开始了!老师拿出了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瓶,先放入了200毫升的水,再放进去一个小“美女”——鸡蛋。这时,这杯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一点也不浑浊。之后老师要选一个同学放盐。这时唰唰唰!全班五十七只小手举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这个如同珠宝一般宝贵的机会。陈老师左看看,右看看,对于把这个宝贵的机会给谁而犹豫不决,最终百里挑一挑到了曹小妹同学。曹小妹高高兴兴的走上了讲台,没有被老师挑中的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恨不得那个人就是自己。哎!看到这一幕我无话可说,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呀!曹小妹看到这一幕也不由自主的红了脸。然后曹小妹同学小心翼翼的放入了盐,在放盐的时候,她的两只圆鼓鼓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仔仔细细观察,生怕漏掉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哪怕是一颗细小的盐,可是,鸡蛋却没有变化,还是原来的样子,睡在一床雪白的“棉被”上,懒洋洋的伸着懒腰,但是刚才那杯清澈见底已经变得浑浊不堪了。看到这里,曹小妹只能带着奇怪的心思下去了!我们全班都很好奇,可是陈老师却表现出一副不怎么在乎的神情。全班同学都在想,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真叫人捉摸不透!这时老师说:“下面,我再挑一个表现最好的同学来搅盐!”听到这话同学们一下子全班做得端端正正,等待老师的挑选自己,结果老师选了平时很乖巧的陈雯玉同学,她一路小跑上了讲台,用小木棍小心翼翼的搅动,正在全班同学聚精会神的看它的时候,奇迹出现了!鸡蛋勇敢的站了起来,它想要突破自己,飞翔在高高的水面上,让别人注意到不起眼的它,之后老师又挑了孔维杰,“表情包”的他也用小木棍在认真的搅,但是在他搅拌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在哄堂大笑,因为他的表情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大家肚子都疼了。正在这时,鸡蛋终于突破了自己,飞翔在水之上!
实验结束了!鸡蛋突破了自己,这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哇!好神奇呀,鸡蛋在水里居然变大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接着,老师又让瑞瑞把盐话到水里,瑞瑞走上讲台,好像很紧张的样子,她深吸了一口气,把盐放进了水里,水一下子变浑了。这时我发现了,鸡蛋好像在水中消失了,真有趣呀!我抬起头,看见瑞瑞也是满脸惊讶的表情。接着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研究,看看能发现什么。于是,同学们的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的盯着瓶子一动不动的观察起来,我发现鸡蛋居然慢慢的浮在了水中。我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呢?刚刚还是一直沉在水底,想让它浮起来都不行,这会儿怎么它自己都能浮起来了,真是太神奇了!这些变化,让我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盐沉下去了,老师又从包里拿出了一根筷子说:“谁来用这根筷子在杯子里搅拌一下呢!”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纷纷地举起了小手。最后,挑到了雯雯,她满脸笑容,拿着筷子开始搅拌了,搅了几下,鸡蛋奇迹般的浮出了水面,我看了用疑惑的眼神死死盯住,赞叹不已:“哇,可不是一般的神奇呀!”
——王若昕《鸡蛋先生来洗澡》
“妈呀!见鬼了!”“哇!----飞起来了啊!”“酷!太酷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飞溅起口水。写到这儿,你一定有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呀?嘻嘻!如果想知道,就请竖起你的耳朵,认真听我讲吧!
这天,老师手拿一个大袋子,一副神秘的样子,轻轻的走了进来,老师站在讲台前,默不作声的把袋子里的东西拿了出来-----一个杯子(透明的),一个鸡蛋,还有大半杯清水。我们坐在座位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葫芦里又卖的是什么药?真叫人猜不透。
老师神秘的一笑,好像早就知道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让我们拿出事先交待带来的食盐,每组派一名同学去收,接着老师让黄敬哲,把鸡蛋轻轻的放入水中,鸡蛋横着沉了下去,贴在杯底,似乎说:“我不出去了!”然后老师又让曹鑫瑞上去把食盐一点儿一点儿的放入水中,只见她目不转睛的盯着鸡蛋看。过了许久,鸡蛋,竖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真是乱成了一锅粥,同学们又蹦又跳,个个手舞足蹈,活像一只只小兔子(包括我),紧接着,鸡蛋慢慢地,慢慢地升上了水面,看!孔同学瞪着浓眉大眼,张着嘴巴,还把脚踮的老高,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这时,老师说:“同学们!看到这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唰唰——”的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把手举起来。“这位同学,你来说说?”“是,老师,我知道了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所以在清水中鸡蛋会沉于水底。”啪啪啪……掌声响起来。“老师,我来补充!浮力是和密度有关的,食盐放入水中,水的密度就变大,因此鸡蛋才会浮起来。”刚说完,鼓掌声又想起来。比刚才的还要热烈。老师笑着说:“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陈微竹《飞吧,鸡蛋!》
教学反思:
一、 探究性作文,是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之后,将其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记录整理而成的作文。语文改革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作文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写自己亲身感受。它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探究
学生喜欢接近大自然,对于自然事物感到好奇。大自然是一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百科全书”,孕集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种类繁多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可以探究的对象,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会有写不完的发现。
2、生活探究
在学生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探究内容,挖掘学生周围生活的事件、现象、情境等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中亲身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在家庭中、校园里、社会上,处处有值得思考探查一番的小课题,只要有一双爱观察的眼睛,一个爱思考的头脑,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3、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利用一些仪器设备,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现象(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事物。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有许多实验要做。小学生不会涉及太深的科学知识,对科学课上、网络杂志上介绍的小实验,自己亲自动手试一试、查一查,经历探究的过程,就会有发现的快乐。实验成功与否都会创生出很多素材,这不就有“米”下锅了吗?
4、“大”探究
“大”探究:前面所讲的观察、实验、发现、了解等,基本都是“小”探究,需要的时间不长,需要的操作也不复杂。我们小学生也可做一做“大”探究——需要有较完善的规划,需要长期观察、调查、分析,需要多人参与的探究活动。由此写下的作文,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实验报告、也可以是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与收获,不要太拘于形式,勇于探究,能写下来就不错哟。
这次实验作文结束后,有以下几点困惑:1、详略不当(重点实验过程部分写不详细,原因:孩子们观察不够仔细)2、实验过程细节不突出。3、题文不符。(作文题目很好,但是内容没有紧扣主题,比如鸡蛋飞起来了——飞)4、教学设计上应该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仔细观察,有内容可写)5、根据孩子们具体习作水平,不妨细化孩子们的写作思路,在课堂上如:老师拿着杯子、鸡蛋要干什么?学生有的问?有的猜?你自己的猜想是什么?老师介绍实验规则,第一名孩子上台后——你发现他(动作、表情、神态变化,)你心里想些什么?重点观察鸡蛋、水、盐的变化,重点写这些。第二个孩子上台后观察人和鸡蛋、盐的变化,加上自己的想象。看到这些变化,你怎么想? 老师揭示原理还是自己回家查资料?升华感悟。若自己在家亲自做实验,重点观察实验过程,按照先后顺序写详细,写具体,最后可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