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天
------读《姥姥语录》有感
真好!《姥姥语录》这本书竟然有倪萍的文章播音。这几天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听倪萍讲述她与姥姥之间的故事。这本书的播音共20回,我一回接一回的听着,一回又一回的被感动着。作者时而泣诉、时而轻呼、时而淡淡讲述,清澈质朴、真挚感人,温暖人心。那些至情至性的故事,那些让心变得柔软酸楚的话语,就像一片天,让人有走近的欲望,想去了解,想去分享。
倪萍的《姥姥语录》,用回忆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进了姥姥的平凡的生活。追忆作者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姥姥虽是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但她的处世哲学与话语却处处彰显智慧、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人格的魅力。姥姥的善良、智慧、宽容深深影响了倪萍,姥姥就是倪萍心中的太阳,是倪萍的强大精神支柱。听完满是感动:感动于姥姥的坚毅,感动于姥姥的大度,感动于姥姥的睿智;也感动倪萍对姥姥“想方设法”的孝顺,感动倪萍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辛劳……
正如白岩松书中说的“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你看倪姥姥这个没上过学的小脚老太太,讲的许多故事和话语是那样的有道理,那样的颠扑不破。
姥姥教会我们要乐善好施。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以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姥姥还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只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佛家常说,种善因得善果,看人要看前世、现世和来世三生而定;姥姥说:“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有个典故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姥姥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认得字,但却对做人的准则有实实在在的领悟。
姥姥教会我们要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她总说:“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也是苦。你们文化人不是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人就像种麦子,春天撒种子,一直到收成,如果都是大晴天,不下雨不刮风连个阴天也没有,你试试?来年收的麦子都是瘪的。人啊,啥事都得经历,错儿也得犯,才是个真人,没错那都是画上的人。”是啊,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姥姥让我们懂得人要学会自强自立。“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来你。”
姥姥教会我们能吃苦才能享福。“知足者常乐,乐就是福!”姥姥如是说,“快乐你别嫌它小......”。人多挤小房子的时候,姥姥说,真暖和;住大房子的时候她说,一人一个家,一屋一个样,多敞亮!
姥姥还教会我们许多道理。“别舍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就成西瓜了。”这不就是我们常常谈的赏识教育吗?“人的肚子不怕饿,没有稠的就喝点稀的,没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饿着,眼要是见不到好东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没有用了。眼要是吃不饱饭,人就像个傻子。”姥姥这是在用最质朴的话,养育我们的心灵,养育我们的审美精神。“现在的孩子一人身上都穿了十件棉袄,那不把孩子烧坏了?一件棉袄他还知道啥叫暖和,穿多了就是害孩子。这不怪孩子,都怪大人!”“不一定背着抱着就是爱,不一定给口吃的喝的就是爱。”这是在告诉我们: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念书的人不管长得怎样,你仔细看都长得好看,书念得越多,人长得越俊。没念过书的人眼神是傻的。”是啊,书能给我们插上智慧的翅膀!“你别催着他长,催着他学。有人早长,有人开窍晚,你耐着性子等着他就不白等。”这是教育我们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
姥姥有一颗善良、宽容、感恩的心,没有文化的姥姥在最艰苦的岁月中总是从容的面对着生活,用美好的东西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姥姥的包容、豁达、感恩与执著,给他人带来挚爱的温暖。这种质朴的爱,透过倪萍的《姥姥语录》,早已温暖并将感动千千万万的人。
《姥姥语录》是一本感动人心的人生智慧书,这本书像是心口的水窖,能给干涸的心灵、躁动的生活带来静谧与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