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字经和秋联——寒假里的疑惑作文

2019-06-22 
1.三字经 学了两天《弟子规》,不知这小丫头怎么想起了《三字经》,“妈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
 

1.三字经

 

学了两天《弟子规》,不知这小丫头怎么想起了《三字经》,“妈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也是《三字经》吧,它们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地读的。”这可是个难题,在和孩子一起读《弟子规》之前,没有教过她《三字经》,所以也没有想过它和《弟子规》的相同及不同,隐隐约约记得《弟子规》在编写的时候,为了郎朗上口、便于记忆,用得也是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但内容完全异于《三字经》。

 

“宝贝儿,《三字经》和《弟子规》虽说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地停顿,但它们就像你的《语文》书和《阅读》书一样,虽然都由语文老师讲,但它们是不同的两本书,它们惟一相同的是格式。”

 

“妈妈,‘你好啊’、‘大坏蛋’也是三个字,它们也应该是《三字经》的格式。”

 

“宝贝,这可不能叫《三字经》,《三字经》是古代很有学问的人编写出来的教育孩子的书,书里绝对不会出现骂人的话或者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问候的话,你想想看啊,哪有用一句问候的话或者一句骂人的话来教人大道理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三个字一组的文字都可以叫《三字经》......”

 

哎,解释不下去了,还是求助于网络吧!现在的孩子真是心眼儿多,读个《弟子规》还能想起《三字经》,想想就行了吧,居然还要胡乱联想,“你好啊”、“大坏蛋”,果真是三个字,果真离《三字经》相差甚远。怎么读着《弟子规》就想到了《三字经》了呢?原来人家“忽然”想到了元旦时看到的那场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里的情景,怪不得呢!

 

 

搜索——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三字经》,为此你将给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传统蒙学教育的主要读物。之所以《弟子规》的影响不如《三字经》,首先是《三字经》涉及的内容(教学、礼仪、名物、历史、典故等等)比《弟子规》(心性道德教育)要多;其次是《三字经》成书要早(宋),《弟子规》则成熟于清代,流传时间有长短。

 

《三字经》是一部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相传为宋王应麟(一说为区适子)著,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三字经》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三言韵语,便于记诵。


《千字文》由南朝梁周兴嗣撰。拓取王羲义遗书不同的字一千个,编为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对仗工整,条理贯穿,文才斐然,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蒙学读物之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三言成句,合辙押韵。

 

2.春联,秋联

 

寒假还有一项作业——抄春联,不知是现在的人懒得用面打浆糊,还是粘贴的技术有问题,有的对联还没贴够两天就从墙上脱落了,于是赶紧催着孩子抄对联去。家里有一本全是对联的字帖,孩子早就盘算好了到时候化繁为简,照着贴上的一抄完事儿,这可不行!拿上木夹子、三支铅笔、削笔器——出门了,当然先从我们家和我们楼道开始抄。不一会儿,在门外叫开了,“妈妈,这是啥字啊?不认识啊......”原来,对联上有繁体字和连笔字,看来这项作业自个无法完成了,就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老公,让他和孩子一起抄对联去。“妈妈,可是,可是......”孩子还是坐在沙发上不动,皱着眉头,像在琢磨什么。“怎么了?害怕老爸也认不全对联上的字?太小看人了吧!”

 

 “不是不是!我在想,一年有四个季节,有春夏秋冬,那有春联就应该有夏联、秋联、冬联喽,它们在哪里?”面对这个问题,我和老公抢着告诉孩子这“春联”的“春”是“春节”的“春”,意思就是春节时才贴的对联。

 

当然,俺又补充道,“还有其它时候贴的对联,比如结婚时要贴的‘新婚联’,老人过寿要贴的‘万寿联’,开业庆典、周年庆典要贴的‘吉庆联’,还有老人过世时要贴的‘丧联’等等,它们都是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讲究对仗,就像你们书里学到的‘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等等,我们家那本《声律启蒙》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对子哪。所以说,对联不分春夏秋冬,它和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息息相关。”

 

“这些对联也是有区别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颜色上的区别,春联、婚联、寿联、庆联都是写在大红纸上的,唯独丧联是写在白纸上的,妈妈小的时候还见过春节时贴蓝色或绿色对联的,那就代表那家有一位老人去世不到三年。我们这儿还有一个风俗,家中老人过世的三年之内不能见红,以代表生者对过世之人的尊重和哀思,如果到了过年真想贴对联也可以,红色的不能贴,只能贴冷色调的,比如蓝色、绿色、淡紫色等等。不过,最近这些年几乎看不到这类对联了,可能和人们写不好毛笔字有点关系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