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是一把钥匙--
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二)
《亲亲我的妈妈》读完已经两天了,心中常常想起书里的情节,书里的亲情,想起弟弟的点滴变化和自悟能力,想起妈妈舒一眉的无条件信任,想起小人物卫东平的细心和关心,想起弟弟外婆的热心肠,想起她走到哪里仿佛都有熟人的快乐心情。
妈妈舒一眉在离开孩子放弃婚姻之后,封闭了自己的感情,以至于心里话都憋在心底,不愿向任何人倾诉,可卫东平几次不经意的关心就打开了舒一眉的心锁,不但让她感动,还让她快乐起来。
弟弟在爸爸去世之后,和陌生的妈妈有着无法逾越的代沟,甚至于患上了轻微的孤独症。同桌张小晨偶尔的聊天,街坊卫东平的善意的提醒,让这个10岁男孩感觉到了温暖,懂得了欣赏。
还有弟弟那偏执的老师,刻板的教学,不通情理的惩罚,在妈妈舒一眉的一张纸条和两句问候中,变得豁然开朗,通情达理了。
弟弟的大姨妈遭遇了离婚后,心情抑郁沉闷,偶然的一次吃饭,经过饭店老板的开导,居然很快神采飞扬,笑容满面了。
这些小事都让我想到了一个关键词:关心!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儿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妈妈舒一眉就是这样去和儿子相处的,只是她的关心更微妙,更具有智慧。
其实,每个人的心,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像上了锁的门,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心,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人心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可以使内心空虚的人感到充实;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以使身处寒冬的人感到明媚的春天……孩子很喜欢或者说很热衷去关心别人,在生活中,孩子是很乐意去付出自己的力量的。想想看,在什么事情孩子没做过,却积极去做的时候,就是想极力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心的。
关心别人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难得的大家风范。它构筑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体验之上,是对别人的理解与宽容的表达,也是自己的美德与成熟的外现和佐证。妈妈舒一眉做的非常好,她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乐观的,卫东平也是这样的,他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结果他的朋友特别多。
关心别人不是讨好,不是恭维,而是一种客观的肯定,一种爱心的自然流露,一种不计回报而又恰当的给予。妈妈舒一眉反感李轻松的追求,他也关心舒一眉,但他的关心掺杂着功利,流露着虚假,这样的关心让舒一眉很不舒服。
关心别人,也就是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的人,他同时也在拒绝别人的关心。不懂得关心别人犹如有笔财富你却从不享用,有笔资金却不去投资。妈妈舒一眉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去爱儿子,可在儿子关心他的细节里,她感受到了,并及时给予了儿子自己最真最深的爱。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需要被重视,被欣赏,被呵护,所以我们和孩子一样,都需要被关心。多一份关心,心灵就多一份慰藉,生活就多一份舒展,生命就多一份自信和温暖,更多的时候,关心只是一种感觉,是人与人之间不经意的感情流露,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心灵之约。我看到弟弟在爸爸去世后的生日当天,亲自操持一桌饭菜,请妈妈来纪念时,我真替这个孩子高兴,他在表达自己的感恩,他在告诉妈妈,他是很在乎爸爸妈妈的。
被别人关心是一种幸福;关心别人,也同样是一种幸福。学着去关心你身边的那些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吧,如果你做到了,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别人的关心,更是绵绵不尽的爱。弟弟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去关心别人,卖菜的、收废品的、学校的老师、周围的所有人,大家对她的评价很高,对她的关心也会更多。
关心是一把钥匙,学会去了解别人,去关心别人吧,这样,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熟悉的眼睛和绚丽的风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试着关心别人,做个快乐的人吧!
当今世界,孩子情感的弱化、抗挫折能力低是让人忧心忡忡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读书,真正走进书里去,和人物一起思考,一起走过,可能是唯一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