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自己的课是让学生成长的作文

2019-06-10 
自己的课是让学生成长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评稿写在前面: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魅力课堂展示”我既惊
 

自己的课是让学生成长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评稿

写在前面:

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魅力课堂展示”我既惊喜又忐忑,我很高兴自己还能“被青春撞一下腰”,和青春打了个擦边球,同时又为“展示”而苦恼,因为我应该是这次展示课中的大姐大了,所以也感到“亚历山大”,我究竟要展示什么?那什么展示?思来想去真的很纠结。选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课后我也很迷茫,终于,我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那句话:讲一篇课文之前,老师最好把课文背下来。于漪老师也是讲完课之后,课本就撕完了。于是,就想先不管讲什么,先无数遍地读课文吧,努力读,直到会背,哎,还真有效果,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于是,我给自己的课定位:自己的课是让学生成长的,不是让别人看的

也许真的是年龄的关系,我自己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课变得成熟了许多,设计课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己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了,这个环节我要让学生干什么,要教给他们什么?我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所以,从《四季》《棉花姑娘》《窗前的气球》活泼生动的课堂,到《翠鸟》《永生的眼睛》的有点不伦不类,再到这一次的课,我觉得自己的教学风格变了很多。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年级特点的原因,更多的应该是自己的教学理念也在变吧。所以我觉得我的这节课真的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想为了努力打造一个尽量能让学生成长的课堂,能让学生享受的安静、润泽的课堂,就这样我们静静地读、静静地写、静静地学,让一切都安静起来。

首先从课前热身说起。

课前我和同学们交流:聊聊“自己”和“别人”的话题,可以说名言,也可以谈感受,同学们就说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名言,然后我再出示一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一遍。结合我们早晨背诵的《增广贤文》中的“一家之计在于和”,告诉孩子们只有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才能让一切都和美。这样不但让学生积累了语言,而且在思想上也会受到教育。

确定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根据老师提供的“冰雪梅花图”进行片段练习。

设定好目标之后,我想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从学生出发,每一个训练点都从学生的观点考虑,学生能学到什么?怎么样轻松地学?怎样才能学得有成效。

在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之后,我开门见山,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季老第二次到德国,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设计意图是:先找到课文的中心句,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整体感知,季羡林发出了“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慨,之后用这条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

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句子,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奇丽景色“的句子、词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老师用越来越轻的声音重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让他们进入优美的意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想象画面之后,让学生表达,用上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嗅到了……这是一次很好的口语训练,通过表达、交流,让学生有所进步。

紧接着我又把关键的句子改成了诗的形式,让学生用读诗的语调在读课文。而后又用填写关键词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背诵,以降低背诵的难度。

写作训练的设计。背诵了第三自然段之后,我出示冰雪梅花组图让我们仿照季羡林爷爷的写法,来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悟出的道理。提醒学生注意在片段中如果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让文字更生动形象。语文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果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相应的写作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天长日久,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就要真正地上出语文味。

课堂上还有很多的不足:1、课堂上我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言没有进行雕琢,很随意,想到哪里,说到哪里。2、片断练习平时在班里还有讲评的时间,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没有脱离要“展示”、要炫耀的劣根,只展示而没有讲评。还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何寻找课文的写作点?是学习作者的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是学习作者语言的特点?还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我想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而定,只要老师有这个意识,并且在课堂上能进行适当的训练都是可取的。就我讲的这篇文章,我的写作点抓的不是很好,还需要做调整,如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让学生谢谢在生活中是否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既加深了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又能锻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的能力。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讲课也都是一次成长,但我始终记得,自己的课是让学生成长的,不是让别人看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