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月亮的晚上
——忘不了发生在那片杏林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杏林里。
月亮说,这事儿虽然是我许多年前看到的,不过这倒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看得非常清楚。
那天,我看到了位于两个村庄之间的一所小小的学校,学校西面有一个村庄,东面也有一个村庄,这所学校不偏不倚正处于两个村庄之间的地势高高的庙院里,两个村子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小学。两个村庄与学校的距离相同,不同的是,西面的村庄与学校只有一段很平坦的路程,无遮无挡的;而学校与东面的村庄之间有一大片杏树林,杏林的南面有一大片荒草凄凄的墓地。
那是初夏的一个晚上,风儿都睡熟了。我滑过晴朗无云的天空,将光线尽量地透进那些浓密交织着的杏树叶子和一个个像蒜瓣儿一样的黄杏。这时,我看到从那所小学校里走出来一群人,一男一女两个成年人和几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只见他们来到一棵高大的杏树下面,男青年身手利索地爬上了杏树,然后用力地摇晃起硕果累累的树枝,那些熟透了的面杏就下冰雹一般落下来。那个女青年则领着这群小姑娘弯腰在地上麻利地拾起落在地上的熟透的杏子,她们边检边吃边小声议论着,看样子是怕惊醒了东面村庄里的村民。
我在想:是一家人来偷杏吗?哦,仔细看看,好像不是,因为男的和女的看起来都只有二十多岁,年轻不说,不会有那么多差不多一般大的孩子。我在想,一定得看看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听了他们的对话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群师生。
男的说:“同学们,现在篮子里的杏有多少啊?”
女生抢着回答:“差不多一篮子了,老师下来吧!”
女青年说:“下来吧,小心!”
男的像上树时一样利索地从树上滑了下来,然后一群人争先恐后地抬起他们共同‘窃’来的果实,迅速离开了杏林,向学校走去……
也难怪,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处于偏僻落后农村的他们,就连上交几元钱的学费就成了问题,更别说有钱买零食吃了。他们看到东面的园子里诱人的黄杏,就馋涎欲滴,可是杏林里白天一直有专人看管,想去吃颗杏子简直是白日做梦。还好,多亏杏林南面的那片坟地给他们“帮”了大忙,因为夜晚一个人守着那么多的坟墓头,别说看杏园的是一位老人,就是一位“胆大包天”的壮年人也经不起那些“神鬼”的恐吓。现在的婉君妈妈,那时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她们因为给学校争了许多次光,老师很想犒劳她们一下,但是想不出什么法子来,最后想到了学校东面的杏树林。几经“侦察”,发现看园子的人一到晚上就“下班”了,于是他们师生就上演了这一幕“窃杏”小剧。
……
在我心里,他们并不是“贼”。两个年轻老师的心中溢满了善良和无奈。他们太爱这些勒紧腰带为学校立下汗马功劳的年少的小姑娘。我知道,即使是上帝也会赞美这一群师生的亲密无间,并为他们的“窃杏”投上一张赞许票的。
现在不是说师生合作探究,是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吗?但是能有几个老师领着孩子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更不会像故事中的老师一样去带领学生去体验这样“窃贼”一样的刺激、快乐的一幕——“偷”杏。那个时候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关系,是“铁哥们”,别看当时还没有这种说法。
我知道,这个故事和这片杏林,都将会在婉君妈妈和她同伴的记忆里存留很久,甚至终身难忘。我——月亮——从“这出戏”的开头到结尾一直和这群人在一起。我感动着,用自己的光辉亲吻了他们每一个人……
喜欢小星妈妈制作的精美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