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学不会就会很着急,特别是课堂上让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个孩子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我就会特别着急,毕竟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我就会很快的让另外一个同学帮助他说,然后再让他重复着说一遍,有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不能及时说出来,我就会抢话似地告诉同学们,这道题应该怎样去想,应该怎样去做,此时此刻我总想着自己的教案设计,如果在这一道题中浪费太多时间,那么我准备的教学设计就会完不成任务,所以我就感觉有的时候课堂上给孩子们留的思考时间太少了,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时候,我感觉我如此的跟孩子抢话,是不是牵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索的乐趣,封锁了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呢?
课堂上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我们也要给孩子留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孩子们出现了不能及时想起来的情况,我想我可以提示学生,或者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就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强行塞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如果 都是 老师自己告诉学生该怎么去想,该怎么去做,那么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就成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了吗?就会无利于学生的求知和发展,最终将有碍于学生日后适应社会。
教师不能对孩子照顾得太细致,也不能处处要求孩子完美,毕竟课堂是允许孩子出错的地方,出错是他们的权利,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是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启发孩子们去主动思考,不能给孩子提供思考的方向,需要改进的是我们,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应该改变的使我们老师,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情而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爱学乐学。而不是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就对孩子大声斥责,就对孩子说:“这么简单的习题都不会做,你上课怎么听的呀!”然后再一个个手把手地教给孩子,虽然当时这个孩子迫 于 老师的压力学会了这一道题的做法,但是算理孩子还是不能够理解,有的孩子就是理解能力差,悟性低,需要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一点一滴地去慢慢消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等,等到孩子悟出算理,他们才能真正掌握住算法,如果我们太多的“言传身教”,一味的批评指责,就会钳制学生的大脑、双手和嘴巴,而教师就会像“芒芒然”的宋人一样做出揠苗助长的傻事。
对于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不要着急,不要急躁,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要跟学生抢话,要想郭橐驼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
教师不应该想一位手工业者,要求学生是自己手里的手工艺品,要求他们都是一样的精致完美,而应该像一位农夫,因为“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会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而不会是成为经过我们的手改造之后就完成失去自我,成为千遍一律的一样发展的人,这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需要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更需要守望。希望我们虔诚负责的播种,能够起到对孩子们人格心灵的唤醒,使其顺势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