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让课堂永远年轻作文

2019-05-19 
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年轻 一副老面孔,干巴巴的教学手段,老套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一些经验老道的教师来说,感觉
 

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年轻

 一副老面孔,干巴巴的教学手段,老套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一些经验老道的教师来说,感觉在教学上已形成了自己所谓的“风格”。这种风格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便有意识无意识地伴其终生。所以,这似乎就像人形成自己的性格一样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会改变,也不想改变。可是,面对一代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一双双求知若渴、充满好奇的眼睛,我们不能总让学生吃着一成不变的“饭菜”,而要学会花样翻新,让学生感到新鲜、充满期待。除了需要终生学习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之外,还要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经过实验总结,我有所顿悟,与大家共享。

 一、学会善变,勇于摒弃。
     枯燥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组织形式早就失去主流位置。不管从行为上还是教学方法上,我们亟待改头换面。课堂是我们舞台,要想让自己的舞台牢牢吸引住学生,你就要学会善变:神情要生动起来,手段要“花样”起来,形式要灵活起来。还要勇于向旧思想说再见,弃之糟粕,留其精华。

 二、巧设教学环节,动之以情。

 1、巧妙导入,以情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始。如: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拼图)游戏导入;悬念导入等等。关键是要适时适课地随机应用。要巧妙、到位。成败与否,从学生投入的状态就得到验证了。
     2、环环相扣,自然过渡。
     教师应该顺着课题目标这根主动脉,一路搀扶,一路放手。真正处理好主导作用及主体作用。从良好的导入开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理巧妙地走好每一环节,来攻破重点和难点。千万不可虎头蛇尾,要让学生体会到“好戏还在后头”的深刻含义。
     3、合理评价,不忘拓展。
     评价属于激励机智。好的评价能点亮学生心中智慧的明灯。评价方式有自评、他评、教师评、集体评等。评价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适时适度,过度的评价反而会弄巧成拙。
     虽然拓展是属课余内容,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如:一年级《分蛋糕》一课。当教学任务完成以后,似乎整堂课圆满结束。此时此刻,我出示了范作“分苹果、分西瓜”作为奖品颁发给优秀合作小组。学生眼前顿时豁然开朗,真是一举两得。
     三、同一内容,形式多样。
     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选择运用多元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1、尝试运用多种材质,丰富作品内涵。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自觉地寻找、发现用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手法去体验新鲜。例人一年级《瓢虫的花衣裳》一课,这样的课型主题单一,但内容丰富。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就是用五彩的画笔绘出瓢虫一件件美丽的衣裳吗?然而,新课标指出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是啊!何止2——3种方法(画、剪贴、纸团揉球)?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身边的废旧瓶盖、乒乓球等作基本造型进行综合制作。让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不必追问还有什么招数,学生们就会想出更奇特的方法。如:用学具、树叶、火柴根等同样装饰出美丽的瓢虫花衣裳。如此,你只需做一个聪明的引路人便可让学生走进百花盛开的春天。

  2、展开联想,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创新”主流中,学生可以大胆地想象与夸张。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乘势而上,帮助学生拓宽思维,鼓励他们敢于提出异议。例如:人物写生课,有的学生用画得“象不象”作衡量标准。有的学生却敢于大手笔地夸张变形,没有任何压力地将线条、神情表现得游刃有余。这就是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的不同风格。
      3、美化原有作品,锦上添花。
      对原有作品进行美化、装饰,可以弥补作品的不足;完善作品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可以放到课后来进行。如:(1)对于写生或想象画作业完成后,用匹配的镜框或色卡纸制成筐架,将画装订成成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与画廊里的展品相映成趣,一种自豪感不由而升。(2)对于手工制作品,有的可以用绳线穿吊在一起,成帘子、吊饰;有的收集在一起布置成一个展厅,体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效率。
     让我们的课堂永远保持年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我们为之付一辈子的努力,但是我愿意。学习着、快乐着,工作着,幸福着,让我们永远年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