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教学这么多年,上过的作文课也不少,但这节作文课我感到最轻松、最热闹、最快乐、最别开生面。
第三单元是说明文,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文。早在前天,我就告诉孩子们,回家后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水果、蔬菜或是其他物品找一样最喜欢的,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带到教室里来。这不,孩子们盼望的作文课终于到了。看看孩子们准备的物品,那真是五花八门:电动小汽车、千变魔尺、圣诞老人、芭比娃娃;橘子、石榴;辣椒、萝卜······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看一下习作要求,了解一下习作方法。十五分钟后,我开始询问:“谁知道本单元习作的体裁?”看着高举的小手,我叫起了王恒丽,她答:“说明文。”我表扬了她记忆力真好,然后问:“那说明文的知识谁了解?”孩子们开始抢答:“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很多,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拟人等,可以把事物介绍的具体、详细、生动。”我夸奖道:“你们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练习写一篇说明文,好吗?”“好!”我接着说道:“要写好说明文,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写呢?”孩子们回答后,我就要求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物品,先口头交流再习作。这节课就此热闹起来。
我走到王正阳跟前,拿起他的橘子,让他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介绍到:“这是橘子,圆圆的,我们常见的有黄色的、绿色的。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孩子们开始抢着帮他补充:“拨开橘子一瓣一瓣的,”;“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等。接下来我又拿起孙文广的石榴,让他介绍,他说:“这是石榴,果皮虽皱,但果肉酸酸甜甜。”然后就笑了,我知道他也准备不充分,也没批评,告诉他:“落后了要挨打的。”他不好意思笑了。我问:“谁能补充?”孙澳禧说:“果皮虽皱,剥开果皮,里面的果肉红红的,吃起来酸甜可口。”听他一说,我让孙文广剥开石榴,展示给大家看。我把果实递给孩子们尝尝,我问吃到果实的薛艳芳:“描绘一下你的感觉。”她在我的启发下说到:“剥开的果肉,一颗颗晶莹剔透,放一颗在嘴里,舌尖一阵冰凉,接着甜甜的果汁充溢口中,真好吃!”这一下,孩子们开始骚动不安,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又简单引导了几样物品,然后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分好组,孩子们就带着自己的物品开始找同伴交流,那场面好不热闹:他们有的边说边玩边写;有的边说边吃边写,不忘叫上我:“老师,尝一口!”我交代:“不要忘了你们的任务哦!”他们笑笑:“忘不了。”然后埋头写去了;有的时不时请我帮忙说上一两句。
下课铃响了,有几个孩子已经把第二节的写作完成了。我宣布下课时,孩子们依然操纵着手中的笔不舍得放下。
自评:我感觉这节作文课比较成功,有说有玩有吃有写,这是别开生面之处。以前写作文,孩子们总是一听就发愁。可是这节作文课,他们很兴奋,而且第二节课,他们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特别是孙文广那一组编的石榴谜语特别吸引我:“一个老头,满脸皱纹,笑得咧嘴,满肚子学问,字字珠玑。”这就说明,作文不仅仅要引导,还要把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