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
一、目前孩子的通病:
我们的孩子有以下情况吗? 认字量少,理解能力弱。注意力不专注。孩子不喜欢阅读。 做事拖拉、磨蹭。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很宅,电视迷、手机迷、游戏迷 ,不喜欢思考。 不会感恩,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没有主见, 记忆力差,背诵课文很痛苦,做事情不能坚持,三分钟热度。 斤斤计较,不愿意承担家务,思维能力较弱。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适应环境能力较弱,逆反心理强,不讲道理,不听家长引导,好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挫折教育。生活常识缺失,没有理想,对未来没有想法,没有自信,对人生没有目标,迷茫。性格偏激、固执,与同龄人相处困难,不受人欢迎。大家有孩子对号入座的吗?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先来看看扁鹊三兄弟治病的故事:
二、扁鹊三兄弟治病故事:
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 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三、解决办法我来谈:
是的,孩子只是孩子,我们应该接受孩子的一切。要想让孩子彻底改变,就应该让孩子静下来。《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要想让孩子能够静心学习,静心思考,就应该让孩子爱上阅读。那我们就让孩子学习经典吧。经典会让孩子爱上阅读。好读书,读好书。俗话说: 经典一本,胜杂书万部。不过,我们要理清阅读的主次关系。
清华附小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 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的意思是,为儿童建造两座灯塔: 一座是国学经典在高处,照耀我们远方的路; 一座是现当代中外儿童经典作品,照亮脚下的路……
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这是读书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最多只能把你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但是,阅读,却可以让你遨游另外一个世界。《大学》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经典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坚持习惯。喜欢阅读的孩子,性格当然会安静一点。
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慢养孩子,静等花开,如果到了花期,花还没有开,那他必定一颗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