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晨6时(即清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市驸马巷周宅。祖籍浙江绍兴。
他是妻子心中温情的丈夫
他是人民眼里贴心的总理
他是朋友身边率真的知己
他是国家利益的忠诚卫士
他是民族文化的完美化身
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付出爱最多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
在他的身后,人们还在深情地凝望他
在他生活过的大地上
在他呼吸过的空气里
他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今天,3月5日,周总理的诞辰日,转一篇旧时小文以示纪念。每年的3月5日,人们大多只记得是“学雷锋纪念日”,还有就是全国人大会议开幕的日子,这两件事情的喜庆冲淡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难道是总理有意而为之,故意不让大家想起他?
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生活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社课标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亲眼见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接触了早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感受到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的深重,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学识,为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自从那次修身课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像风帆一样,激励着少年周恩来笃实躬行,奋发向上。他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力求全面发展。他的作文、书法,成了班上、年级和全校的典范。尤其是作文,
入学第二年,在全省作文会考中,周恩来名列前茅,他写的《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入选奉天省教育品展览会展出,同年,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三年后,上海进步书局将其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稍后,又收入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成为全国性的范文。这篇作文抛弃了旧八股的文风,立意新颖,言简意赅,活现出追求救国真理、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的少年周恩来的伟大志向,而当年的周恩来只是一名13岁的少年。
1913年7月,15岁的少年恩来结束了在东关模范学校的学习生活,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参照西方学校建制,设有“英文”课。周恩来淮安口音重,英语发音差,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英文,而是在发音上狠下功夫。他常利用漱洗和早餐的剩余时间,还有午休和下午课余时间,找个僻静的地方反复读、反复练,并请英文成绩好的同学帮助纠正发音的不当之处。同时,他又跟同一宿舍的同学商定,凡在宿舍内一概用英语对话,谁讲一句汉语,就罚谁一文铜板,以此逼着学习英语。时间一长,获得明显效果,他的英文成绩有了提高,后来,班上组织“英文讲演会”他被选为该会干事。
1917年6月,中学毕业的周恩来,为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决意赴日本留学。在离国前夕,他来到沈阳看望母校师友。
总理在飞机上仍然手不释卷。很荣幸,我曾经登上了总理的这架专机。飞机内陈设极其简单。
永远记在心头的一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 总 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作者:柯岩)
网上周恩来纪念馆:http://zel.chinaspirit.net.cn/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http://www.pladaily.com.cn/site1/2008a/jnzeldc110zn/
【视频1】周总理诞辰110周年 五大洲用音乐缅怀
【视频2】2005年9月童心瞻仰天津周邓纪念馆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