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由此及彼谈启示作文

2019-05-11 
第三单元“事物的启示”作文指导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手指》,作者丰子恺先生以平平
 

第三单元“事物的启示”作文指导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手指》,作者丰子恺先生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一个生活哲理。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普通的事物,如果大家留意观察的话,也会从中受到很多启示。因此,第三单元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习作要求。

2.出示作文要求

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写了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普通的事物值得写,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一写,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点

1.仔细读作文要求,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本次作文重点写什么?如果现在让你写,有困难吗?

    出示:本次作文训练重点、难点 :

(1)作文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写清楚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悟。

(2)作文难点

一是选择什么事物作为写作素材。(要写出有真情实感、感悟独到的作文,不能随便选择一个事物就写)。

二是确定事物特点。(因为每个事物都可能会有不止一个特点,需要根据自己表达感悟的需要,选择确定相对应的特点。)

三是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把事物特点描写具体。

四是抒发感悟。(由于你们年龄小,生活阅历浅,感悟往往不能水到渠成,更容易肤浅。)

师:那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要过选材关。

三、具体指导,教给方法。

1.交流碰撞,拓宽题材。

(1)选择哪些事物来写比较有利于表达呢?咱先回顾一下学过的几篇同类题材的课文 。(出示课题)

《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手指》

《落花生》: 作者许地山在自己后院亲自种花生;

《白杨》:作者袁鹰在火车上亲眼目睹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和白杨的高达挺秀;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弦亲眼观、亲耳听,详细了解了桃花心木生长的特点;

《手指》:更是作者丰子恺随时随地随身离不开的一部分。

大家发现了吗?这几篇课文,作者都是把生活中平平常常的、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作为了写作的素材。因此本次习作我们也应该从身边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

比如:你从书上了解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但你从没见过,也不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可你每节课都亲眼目睹粉笔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情景。你该选择哪一个写?

(2)对,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且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事物来写。就如学校围墙上耳闻目睹的“爬山虎”;家里手到擒来的“伞”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

(3)那,是不是所有熟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呢?——当然不是,所选事物必须是给我们带来启示的。

作者许地山从“落花生”身上感悟到“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林清玄则从“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感悟到“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作者袁鹰从戈壁滩上的“白杨”联系想到祖国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丰子恺先生则从“手指”感悟出人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团结一致,才会更有力量”

也就是说,既要熟悉,还得有感悟,才能选择!

(4)大家想一想,身边的哪些事物让你砰然心动,它给你生活、学习、做人怎样的启示? (三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如:“五官” ,“花”的“根、叶、花朵”, “手表”的“表针、表盘、齿轮”,“钢笔”的“笔帽、笔尖、笔囊”,想到了“炊具”的“锅碗瓢盆”“自行车”的“车把、车胎、车链、钢珠”(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擦了更有力量),“燕子”搭窝(恒心和毅力), 蜘蛛织网(执着),“小草”生长(顽强不屈), “牵牛花”的缠绕(依附,没独立性),“粉笔” (默默奉献,无私),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积极向上),蜗牛坚持不懈,蚂蚁团结一心,苍鹰的志存高远,老黄牛的任劳任怨,天平的公正无私,菊花的不为霜寒之坚强,蜡烛牺牲自我给他人带来光明,的无私,向日葵永远追求光明,镜子实事求是,蜜蜂的勤劳……

(5) 的确,一棵平凡的小草,一把普通的雨伞,一根细小的粉笔,一只丑陋的蜘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都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2、围绕感悟,确定特点。

(1)确定题材后,还有一个难题:有些事物的特点可能不止一个。如牵牛花,它既有附于别物而长,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软弱特点;但它同时又有竭尽全力,努力向上攀登的生长特点,究竟选择哪个特点进行具体刻画呢?(指名说)

(2)对!特点的选择必须根据自己的感悟而确定。

如果你的感悟是做人不能像牵牛花那样依赖于他人,要坚强独立,那应该选择牵牛花的什么特点写具体?

(就要选择它生长过成中如何缠绕它物,离开它物后自己则无法生存、变得枯萎的情景写具体;)

如果你的感悟是做人也应该像牵牛花那样,不怕艰难,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向上攀登,那应该选择牵牛花的什么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应该选择“牵牛花如何不怕风吹雨打、遇到障碍时是如何想尽千方百计继续向上攀爬”这一特点写具体。)

(3)出示范例,提升认识。

 

 爬山虎

我们学校的校园里种着许多植物,这些植物中,有我喜欢的白玉兰,有倍受我青睐的紫荆花,也有风姿卓越的月季花……而最不引人注意的,就属那墙角边的爬山虎了。

爬山虎紧紧贴在墙边,它既没有鲜艳的花儿装点,又没有好看的枝条陪衬。更让人不愿多看一眼的是,它长着形状怪异、丑陋无比的“脚”,所以,我懒得理睬它。然而,前几天发生的事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我和几个同学在爬山虎周围玩耍。突然,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跑过来,好奇地盯着爬山虎好半天,不由地伸出手摸爬山虎。无意间,小男孩的手勾住了爬山虎的茎,他用力一拉,爬山虎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我观察了十几分钟,也没见它有一点动静。我想,这根爬山虎遭殃了,也许就这样粉骨碎身了,不会再爬到高处了。便在那里做了个记号,随之把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天放学,我才偶然想起了爬山虎,便直奔那里。到了坛子旁,我不由得大吃一惊:那根爬山虎的叶子由原来的零零散散变得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耀下楚楚动人。我找到画标记的地方,那掉下来的一根茎已经转移到了别处,原来的地方留下了一条浅棕色的痕迹。

恍然间,我从明白了很多哲理:在人生旅途中也会有很多挫折,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跌倒。而我们也应该像爬山虎这样,不气馁,这条路走不通,再换一条路试试,也许就会成功。

                             爬山虎

在我们小区的楼房侧面墙上,全部爬满了爬山虎。他们想一个刷漆的工人,把整面墙都刷成了绿色。墙这么高,它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呢?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每当我放学时都会走近看一看。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毫不留情地把爬山虎拽了下来,顿时,爬山虎软弱无力地躺在地上。我正想把它拽下来观察它是怎样爬上去的呢!这下倒省了我的事。我倒要看看这个爬山虎是怎么当“虎”的。我去得更频繁了,上学放学都要看看,中午晚饭后再去看看。过了一天,我发现被拽下来的爬山虎已经爬了两米多高了。它是怎么爬上去的?莫非它有脚?能像人一样行走?我回家拿了个放大镜,跑到爬山虎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爬山虎不但有脚,而且比人的脚多好多倍呢!它的脚像一个个小吸盘,紧紧地吸附着墙壁。即使有外在的挫折,也扼杀不了它向上生长的劲头!

它再向上攀爬的过程中,被一个向外突出的窗子拦住了去路。我想,它又是怎样越过这一障碍呢?只见它用小小的吸盘牢牢吸住纱窗,再用一个像小触角似的手抓住纱窗的细丝,然后一步步艰难地向上爬。纱窗怎能挡得住它向上攀登的决心!

我想:爬山虎被拽下来不灰心,继续向上攀登,我们人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呢?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看到希望,要充满自信,更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相信我们一定会到达胜利的顶峰!

 下面请阅读你手中的三篇习作,你发现三篇作文同样写“爬山虎”,可他们所写的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感悟相同吗?(内容与启示相辅相成的)

②这三篇文章的的特点部分能交换位置吗?为什么?

③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应该明白,所写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悟应该是相辅相成、水到渠成的。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感悟选择确定要具体刻画的特点,否则,就会特点、感悟两张皮。

3、迁移方法,细写特点。

(1)师:选准事物特点后,如何把特点写具体,既是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表达的难点。那么,描写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2)出示范例,体会方法。

(出示)《落花生 》 (交流: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把花生的特点写清楚的?)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作者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写出了落花生用途广泛却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特点。)

(出示)《桃花心木》  (交流: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 )

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作者在描写桃花心木生长特点时,主要通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见闻)具体情景,体现了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学会独立生长”的特点。

《手指》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呢?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作者描写大拇指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举例法,具体列举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它“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师小结:其实,除了这些方法,还可运用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衬托等方法。 在描写事物特点时,有多种方法可以选用,但应根据自己所写事物的需要,灵活选择。

4、典范引路,抒写感悟。

1、事物特点描写具体后,又该如何自然抒发自己的感悟?这也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咱们先回顾学过的课文,看看抒发感悟有哪些方法。

《桃花心木》:

“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生长。”

(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白自己的感悟,给人以启示。)

《白杨礼赞》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采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抒发感悟。)

《白杨》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将自己的感悟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 表面是在写白杨,其实是在赞美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作者把自己的感悟暗含在了对白杨的描写之中。)

   

5.回顾总结:选择自己熟悉而又深受启发的事物;根据确定具体刻画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选择的特点写具体,可通过描写所见所闻来体现,可也运用列举具体事例来展示,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也可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来凸显。最后,要水到渠成表达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注意这些方面,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出自己的佳作。

四、例文欣赏,直面写法。

 

 

 

                                                       花 ·叶 ·根

大自然中的花都是由花朵、绿叶、根须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们姿态不同,色彩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它们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责任。

提到根,有些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它的外形实在不太雅观——就像一个丑陋的爪子,常年深埋在黑黑的泥土里,整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但它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花和叶提供水和养分。虽然从来得不到人们的称赞,但在花中,它却是最能吃苦的。有人要拔花,是它拼命拉住土;有人踢花,还是它用力抓住泥土,守护着花枝……而好事却没它的份,赏花时人们只会对花朵和绿叶赞不绝口,却常常无视它的存在,更没有人顾忌它的感受。

绿叶的处境比根好多了,但绿叶衬红花。在花中,它也只是个配角。颜色也只是单调的绿,显得朴素无华。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分昼夜地忙碌着进行光合作用,给花提供着养分,却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到秋天来临时,它会无声飘落,化作泥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花朵。虽然赏花时也偶尔有人称赞它“翠色欲流”,但人们一般不会单单地去欣赏它,更别说有人为它像花一样吟诗作画。吃苦的事,时常有它的份,为了减少养分的流失,人们常常会毫不留情地修枝剪叶;有人踏花时,花朵有粗壮的茎支持着,可以安然无恙;而一脚过去,叶子常常七零八落。

在花里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要数花朵了。它高高在上,地位非常显赫,片片绿叶就像它的贴身侍卫,片刻不离地守护着它。它几乎收不到伤害,人们在赏花时受到赞美声最多的就是它了。有无数诗人为它作诗,更有数不清的画家,描绘它的姿态。表面看它不用付出什么,只是养尊处优地接受着根和叶输送的营养,一个标准的“大少爷”模样。其实它也在尽情地为人们奉献着自己的所能。它五彩缤纷的容颜使大自然姹紫嫣红,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芬芳的气息也引得鸟鸣蝶舞,生机盎然……当然,如果没有根汲取土地的养分,没有绿叶的光合作用,花朵的美丽又从何而来?

因此,花、叶、根三个部分,少了任何一个部分,花就不再美丽。只有它们团结起来,才能使花显得绚丽无比,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伞是大家常见的日常用品。在我家就有一把,它是非主流样的,花色、图案十分酷。它不但长相雅观,而且特别肯吃苦。

当下雨时,我经常带上它去上学。它每次都是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替我遮风挡雨,如一道坚固的屏障,笼罩着我上方的风雨。在雨中,豆大的雨点击打在它的“肩”上,它也毫不躲避,从不顾惜自己的伤痛;寒冷的北风如针尖一样向它刺来,它也毫不退缩,即时狂风肆虐的撕扯着它的“衣衫”,折断它的“筋骨”,它依然全心全意的呵护着我的身躯;当太阳炙烤着大地时,又是它第一个站出来,替我遮挡阳光。毒辣的太阳发出了强烈的攻势,它被烤得褪了“本色”,失去了往日光彩靓丽的容颜,但它毫无怨言地一如既往地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任何伤害。

当风雨或者烈日过去之后,它就会被我毫不留意地随手扔在一个冷清的角落里。可是,它也没有丝毫的抱怨,好像它的生活理所当然就是这样的,从“青春年少”到“浑身伤痕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它却从没享一天过福。等到它老了,再也无法遮挡风雨阳光了,那么它就会被人们丢弃在垃圾堆旁。直到“死”,也没有人为它唱过一支赞歌,只会认为它是个无足轻重的生活用品。

伞的命运就是如此的坎坎坷坷,生活中没有乐趣。但是伞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这种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死不了”的启示

我家的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能算得上是一个小型植物园了。这里有高贵芬芳的茉莉花,有苍翠欲滴的芦荟,有着娇嫩柔绿的挂篮,还有硕大秀丽的杜鹃花。就在去年,我的植物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

它十分弱小,有些像刚发芽的小嫩草。妈妈告诉我它叫“死不了”,不用特别照顾它,它就能顽强活下来。好奇怪的名字,我认为妈妈有点夸大了它的能力,因为看它弱小的样子,我从心里看不起它:死不了?哼!我看你是“活不了”吧?给你一个最小花盆,听妈妈的,偶尔照顾你一下,看你是不是真的“死不了”!

每天,我都很会给心爱的植物浇水。茉莉花是我最喜欢的植物,它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长势非常好,开着白嫩的花朵,散发着比法国香水还好闻的味道。它是我植物园的“镇园之宝”,是我的“掌上明珠”,我对它偏爱有加。而“死不了”我几乎不顾不问,不理不睬,有时十天半个月也不浇一次水,把它冷落到一边。

一个月过去了,和平常一样,我又来看望我的朋友茉莉、杜鹃……当我欣赏一团图一簇簇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时,发现它后面有一株苍翠欲滴的小草,弹出了一个绿色的小脑袋。我很好奇,转过去看。呀!这不是倍受我冷落的“死不了”吗?长得这么壮!小小的花盆足以让它“安家落户”了。十几厘米长的茎,十分有光泽;再看那绿叶,比茉莉花在阳光下的样子还诱人,上面似乎蒙了一层银沙,闪闪发亮,让小小的“死不了”那么耀眼,那么充满生机。我不想,也不愿再委屈这么神奇的植物了,马上把它移到了最大的花盆里,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我砰然心动:小小的“死不了”靠自己的努力生长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好“住处”,并赢得主人我的喜爱。我们人不更应该这样吗?即使别人没有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也不要气馁,只要不断努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相信自己的价值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