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以往,我家女儿昨天的作业算是多的——抄写新一课的生字词、听写之前一课的生字词;调查家门口的几家小店,把店名做个记录;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大数的数数练习;写了一张毛笔字。这么慢慢悠悠地一项项完成,捎带着散步、聊天、玩积木,就到了八点四十,洗洗涮涮,上床读书。
熄灯之后,我自然是一时难以入睡。这个平常的夜晚,忽然引起了我诸多思考。
一,是我们哪儿有时间看电视啊。二,是我们的作业量现在看来还是刚好。第三条,则是不能不想到那些别的孩子。我是见识过和妞一样大的孩子的作业的,即使是认认真真的孩子,一坐下来就得花个老半天的工夫。如果不爱写呢,心里烦躁呢,惦念着看电视呢,磨磨蹭蹭到半夜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这样一来,写作业就成了不是那么愉快的事儿,时间一长,孩子的心里头的那股子逆反就越来越沉重了。
好吧,我们暂时不去想长远,也不看内在,就关注孩子是不是学会了并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和能力。
偶遇一位孩子妈,她看了我家女儿的听写本,连声说妞的字写得好,而且正确率也蛮高。她也奇怪,自己家孩子上的虽然是一年级,但作业量肯定是比我们家这个二年级孩子的还要多,为什么听写十个会错八个?
这好像是个难题。因为我们从小都听人讲嘛,说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那为什么写作业更多的孩子反而不如写作业少的孩子学得好?
细细一想,也不奇怪。
如果盲目地以为多写多练就能学习好,不仅仅是陷入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更是忽视了学习最重要的驱动力——孩子的内心,具体来讲,就是兴趣和情绪。而“我要学”跟“要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产生的后果是天壤之别。
以上文所提到的这个孩子为例。她是在完成作业,虽然用的时间有点儿多,其间还不时地要求吃个水果、喝口水、上个厕所等等。但是,她的心并不在作业上,之所以动笔,只是因为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应付。
那么,孩子为什么有了这样应付的心态?
主要是老师的责任。请问,你布置的作业形式是否是孩子所能接受的乃至所喜欢的?请问,你布置的作业量是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接受的,是不是根据孩子不同的认知情况来考虑的?尤其是那种重复性的作业,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
我把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称为“打夯机”。在我看来,老师布置类似的作业,是一种不自信——既然拿不准孩子到底学没学会,那就多做几遍吧,“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嘛!于是,同一个字,孩子在书写本上要写几遍,在听写时也要写,在练习册上还要写,在字帖上还要写……那些字写的不好的孩子,是很委屈的孩子。他们稚嫩的手指本来就难以掌握字形,作业还那么多!他倒是有心一笔一划来着,可是时间不等人啊,总得睡觉吧?
请想象一下孩子的情绪吧——每每写作业,都有这样那样的煎熬,他会爱上写作业吗?别说孩子了,各位成年人,同样的作业,您做做试试?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说一些大城市的家长在选择小学时,已经倾向于作业少的学校。就我们所接触的家长而言,很多家长的确也是冲着加斯顿小学的作业少来的。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经常会有家长说,就当自己的孩儿,要求严点,该打打,该骂骂,多布置点作业!十几年过去了,至少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很理智地学会爱孩子了。
不过,务必澄清一点,加斯顿小学作业是少,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更不可能零作业。我们有我们的原则,为的是力求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在作业这方面,遵循的是“兴趣为先,形式多样,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作为加斯顿小学的家长呢,更不可能把孩子交到学校就甩手不管,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帮助。
2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