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河南省虞城县实验小学 何瑞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称赞孔子的话。孔子是众人心中有志向、善教化、有德行的老师。在《孔子游春》中,让我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师的智慧与魅力,带给我这一切的是王崧舟老师。在王老师《孔子游春》的课堂上,我时而动情诵读,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浮想联翩,和那些孩子一样徜徉在文字中,流连在山水间。孔子的课堂令人向往,王老师的诗意一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令人向往呢?
最初了解王老师是从书上铅印的文字开始,知道他是一个在语文教学领域有所成的一位名师。自此,我开始关注王老师,不断从书刊上拜读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了解他的教学思想与主张。后来,阅读了王老师的一些著作,对他及他的诗意语文有了更多的了解。直至观摩了
王老师的“回归语文本体”的课堂,聆听了王老师授课,让我对王老师的认识全面而深刻起来。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望尘莫及,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让我叹为观止,与学生课堂上闲庭信步般的对话更让我心向往之。我多么希望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可以这样轻松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学文,识人,悟理,回归语文本体,延伸语文课堂,带着多元思考,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或兴味盎然,或引人深思,课已尽,学未止。在他的课堂上,文本不仅仅是文本,它是一个窗口,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学习语文的窗,让孩子们看到了书本之外更美的风景。是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到的文本解读、诗意的语文课堂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感动之余,我在思考,我能从中汲取些什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长期的积淀,是无法复制的。只有在不断地读书思考中,才能一点点地积累。我无法达到王老师的文化底蕴,但是我可以学习他那种积极求知的态度,拼搏进取的精神,不断挑战的勇气。深刻而独到的文本解读取决于自身的文化底蕴。对于我而言,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可以从王老师智慧的课堂中寻找设计灵感,发现设计角度,拓宽设计思路。先从“比着葫芦画瓢”的机械模仿开始,慢慢试着从“瓢”中发现“葫芦”的精髓。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仰望名师,让我看到了差距,虽然不能达到王老师的境界,但是心中充满着向往。我会向着名师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