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阅读课与我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阅读活动经验总结)作文

2019-04-28 
阅读课与我的议论文 写作教学——阅读活动经验总结九年级开始,学生练习有关议论文的写作,议论文,是学生刚刚接
 

     阅读课与我的议论文 写作教学               

——阅读活动经验总结

九年级开始,学生练习有关议论文的写作,议论文,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所以学生在开始写的时候,总是感觉很难,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特别是议论文的举例论证,不知该如何去选,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我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一类的材料,更不用说去挑选了。”

针对这一现象,我把作文课和阅读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正这两科都是咱自己的地盘)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在阅读课上,布置本周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收集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读懂吃透,以便灵活运用。举一例子,本周要求学生写作有关“勤奋”方面的议论文,周五习作,周二晚上的阅读课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勤奋”方面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和名人名言,并要把自己认为好的小故事,名人名言整理好,以小组为单位,交给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课外时间学习,哪些是大家一致认为好的,作文中可以用到的,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交流

在作文课上,再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收集到的资料,班级共享,这些资料,通过个人收集,小组智慧,已经形成非常好的资料。还以“勤奋”为例,下面是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 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这些事例收集好了,可以作为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进行写作,学生手中有了丰富的资料,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了。但举例论证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举例要扣题

扣题是作文的重要规则,当然更是议论文举例选材的重要规则只有围绕主题中心去选取生活事例来证明论点才有针对性、说服力即所选事例材料表达出来主旨要和作文主旨一致,不要是事例就用,要符合题意再用!

二、   举例要叙议结合
叙议结合就是以评论性的语言来举例,避免过于单调直白同时,叙议结合还能倾注自己的感情态度,使褒贬色彩更鲜明。

三、   举例要简练
议论文的特点在于说理,重在议而不是叙,这是由体裁所决定的因此,举例一定要简练,高度概括,切莫当作记叙文来洋洋洒洒,更不能详细描写否则,会导致文体不分的错误,即写出的文章文体不分,“非驴非马”。

四、   举例要有文采
写议论文绝不能抽象地说理,也不能生硬地举例任何文章都应体现作者的语言表现能力,应尽显语言个性,展示文采。

大家知道,议论文中除了事实论据,还有道理论据,例如一些名人名言,警句,都可以作为道理论据。

有关勤奋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 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学生在收集全资料以后,要考虑好自己用哪些,要敢于取舍,另外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一定要一致,在题目或者开头点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论点),中间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篇很好的小论文了。

   学生范文举例:

谈勤奋

我们经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可以成功,我认为,一个人成功,勤奋是第一秘诀!

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平常看到的成功的人,只看到了他们接受鲜花和掌声的荣耀,没看到他们勤勤恳恳努力的一方面,世上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 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马,老师每天给我们讲的知识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我们每个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可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好,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

 我们是一周一节阅读课(周二晚自习),两节作文课(周五下午),这样我就有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查找资料,所以议论文的写作,在练过三次以后,全班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比记叙文更好把握,当然,这离不开写作前对资料搜集,还是那句话,写好作文,多积累资料,是很有好处的。

感谢我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多了一块主阵地。

感谢我的学校,有一节阅读课,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感谢校讯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把我的做法整理出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