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在阅读中提升 在写作中成长作文

2019-04-24 
在阅读中提升在写作中成长——我的阅读和专业成长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李之梅“假如没有遇见你,我将
 

在阅读中提升   在写作中成长

                                  ——我的阅读和专业成长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   李之梅

“假如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会珍惜……”,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回想起自己十五年的教师生涯,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艰难的专业成长旅程,我都会想起风靡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著名歌星邓丽君,想起她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只在乎你》,是啊!假如我没有遇见你——陪伴我成长的教育日记,假如没有遇见你——砥砺我思想的校讯通博客,假如没有遇见你——丰盈我生命的新教育实验,假如没有遇见你——我专业成长中的一个个“贵人”,假如没有遇见你——那个不甘平庸、渴望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走得更远的梦想,假如没有遇见你——让我站在大师肩膀上的一本本教育经典,我很难想象自己现在的专业发展状况,也许我会像许多同行一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得过且过,也许我早已经被教师职业倦怠折腾的疲惫不堪,也许我会终日在每天的叹息声中蹉跎度日,也许我会一辈子都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犹豫徘徊,也许我也会终日与一帮牌友们胡吃海喝,打扑克,搓麻将,而拒绝任何形式的阅读学习,也许我生命的花朵会在每日的烦躁和不安中渐渐凋零……

一、代课教师的无所适从。

1999年7月,我正式从沁阳师范学校毕业,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由于县里迟迟没有对我们这一届师范毕业生进行分配,我便开始了自己的代课教师生涯。从詹店镇何营西的光华幼儿园到武陟县城的育杰学校,从北郭方陵初中到上庄小学,再到上庄中学,在毕业后的短短两年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我换了五所学校,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一下子显得无所适从,难道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教师生活吗?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度过吗?由于工作单位的不断变化,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教师专业方面有什么收获,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几乎没有捧起一本书来读,最多就是翻一翻学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杂志和报刊,《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育》、《教育时报》成为我工作之余的消遣,当时的阅读只是浮光掠影式的消遣式阅读。可现在想想,当时尽管每月只有可怜的一百元的代课工资,尽管还没有正式的编制,但刚刚走出师范校门的我似乎还没有完全从学生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每天与孩子们泡在一起的感觉让我至今想起都无比温馨,与当时的学生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至今仍然萦绕我心,现在每逢过年过节,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几个“得意门生”李辉、王伟、王轶皓、王凡等同学都会给我发来祝福的短信,有时候还要聚在一起小酌一番,一起回忆当年的幸福时光。

二、语文课堂的贵人点拨。

2001年8月,我应聘来到了一所离家二十多公里之外的民办学校——嘉应观金太阳学校,这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学校,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为了对新任教师的业务进行辅导,使老师们在教学上迅速走上正轨,学校聘请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一位退休的主任——李主任作为顾问,每周抽两天的时间到校听课。他不愧是我县教育教研的专家,每一次听课,李主任总能够抓住小学语文课堂的要害进行点评,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在李主任手把手的辅导下,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艺方面进步很快,可是用李主任的话来说只是“你的课有点语文课的味道了”。可尽管如此,我在专业成长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1年9月,我代表乡里到谢旗营小学参加县东五乡镇小学作文优质课评选,获得当时县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好评;2003年8月,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师编制,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办教师;2003年12月,我所做的《一夜的工作》一课在全乡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到全乡的兄弟学校巡回做示范课,2004年3月,我代表我乡参加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并获得了一等奖,获得了自己参加工作五年来的第一个县级荣誉证书;2004年5月,我班的学生张松山、王瑞静两位同学在县教育局和县卫生局联合举办的“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全县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手捧证书,一点小小的自豪肯定是有的。现在想想,李主任的确是我十四年教师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是他的精心点拨和严格把关,让我初步明白了小学语文课的真谛。在那所民办学校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让我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科研课题等方面有了经验的积累,为我以后的专业成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但当时的自己只是一名竞技型的优质课老师,还缺乏所谓的专业成长的意识,课余的时间,除了阅读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几本教育的畅销书以外,便是教育类的报刊杂志,更多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对于自己的专业阅读,缺乏一定的专业规划,随意性比较强,且多是一些蜻蜓点水似的浅层阅读。虽然也写过一些简短的文字来抒发内心偶尔的想法,但多是一些无病呻吟式的抒情性的文字,也有对日常教育生活的简单记录,缺乏反思,更缺乏深度。更可悲的是,在师范时文章经常见诸报端的我,在毕业之后五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篇文章发表,为此,我也经常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三、教育日记的不期而遇

2005年4月,随着焦作市重大科研课题“培优扶弱”实验开题报告会在市体育馆召开,随着魏书生、李金池、王生等几位专家的报告,一场老师和家长每天给自己的学生(孩子)写教育日记的浪潮席卷了整个焦作的教育系统,我也有幸加入其中,从此以后,每天给学生写教育日记就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任务,一篇篇教育日记成了我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又一个重要渠道,无论是平时在校上课还是星期天、节假日在家里休息,无论是鸟语花香的阳春三月还是丹桂飘香的金秋九月;无论是骄阳似火的酷暑七月还是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无论是送走一届学生毕业还是迎来一届新的学生入学,无论是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巨大的进步还是在学习中遭到失败的打击,我都会每天在教育日记本上为孩子们写上只言片语,特别是在焦作市教科所原所长周所长的鼓励和支持下,截止到现在,我已经为自己教过的一届届学生撰写教育日记3000余篇,累计达70余万字,一篇篇教育日记成了我和孩子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我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在一篇篇的教育日记中得到锻炼,2006年3月,我撰写的论文《“培优扶弱”实验对象群体化初探》在市教育局主管的《焦作教育研究》上发表,成为我参加工作以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随后的几年,关于教育日记的论文《聆听花开的声音》、《教育日记——让心飞得更高》也在《焦作教育研究》变成铅字,《拳拳爱子心  殷殷师生情》《打开那双隐形的翅膀》等论文也在焦作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12年2月,我撰写的论文《用教育日记撑起爱的晴空》在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主办的CN级刊物《少年儿童研究》上发表,成为我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由于对教育日记的持之以恒,我自身也获得了许多额外的奖赏:2006年11月,我在焦作市教育局统一印发的《让我们一路同行》上为荆浩同学撰写的教育日记获得焦作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焦作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2010年3月15日,我代表武陟县到焦作市教育局参加“教育日记最具影响力教师”评选演讲比赛,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被评为“焦作市教育日记最具影响力教师”(全市仅有六名),并成为焦作市教育日记宣讲团成员,我为宝玉贵、裴璞两位同学撰写的教育日记也在全市“新教育实验——教育日记评选中”两次获得一等奖……

和教育日记的不期而遇,使我在一本本报刊杂志上频频发表文章的同时,也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逐渐成长,由一名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在全市教育科研界小有名气的老师。教育日记的专业写作,成了我个人专业成长的突破口。

四、校讯通博客的偶然邂逅

2010年7月,在市教育局新教育研究室张主任的建议下,我在河南省校讯通网站上注册了名为“梅园清香”的博客,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博生活,从此以后,我开始把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学随笔由传统的纸质笔记本转入电脑,上传进自己的校讯通博客;从此以后,每周都要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成为了我的习惯;从此以后,我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注册博客之后的三个月,我就收到了第一份额外的奖赏:2010年10月29日,校讯通第六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我意外获得教师专业发展奖——启明星奖,10月31日,我写给魏彦同学的生日诗《阳光女孩》被“xxt荐”,这是我写博三个多月以来被推荐的第一篇博文,我还认识了一位优秀的博友——网名“绝代芳华”、来自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的薛志芳校长,这份意外的惊喜和薛校长的激励点拨使我写博的动力更足了,2011年2月,我被校讯通网站评为校讯通博客第208期教师博腕儿;并在校讯通随后举办的第七、八、九届书香班级评选中连续获得启明星奖,所撰写的博文《让生命盈满书香》入选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阅读的力量》一书。

2011年2月26日,在我的引导下,裴璞同学成为我班第一个在校讯通上注册博客的学生,在随后的日子里,一共有30余位同学都在校讯通上注册了博客,开始了自己的写博生活。从校讯通第八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起,我也引导孩子们通过写博,参加校讯通的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活动。2012年8月27日,校讯通第八届书香班级评选结果揭晓,我们班21位同学参赛,撰写参赛博文122篇,获得“书香班级优秀奖”; 2013年4月23日,在校讯通第九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我们班42位同学33位同学参赛,撰写参赛博文369篇,再次获得“书香班级优秀奖”,成为全省150多个获奖班级中唯一一个来自农村基层学校的班级,我也连续两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孩子们也获得了由校讯通公司价值600元的童书奖励,而我做为辅导老师也得到了一本本教育经典书籍,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让我受益匪浅。从此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都有了图书相伴,我们的生命也因为一本本书籍的阅读而更加丰盈。

2013年5月,省校讯通网站主办的《家长会》杂志在“特别关注”栏目《阅读是他们共同的名片——聚焦焦作的班级阅读》中,运用了一页的篇幅,以《从活动出发,成长路上不停歇》为题目,对我们远航班在寒假中举行“博客之星评选”和开学之后举行“博客之星颁奖典礼”的活动进行了文字介绍,还配发了我们在教室里举行“博客之星”颁奖典礼的照片,与此同时,裴璞同学的小诗《假如可以的话》在《焦作教育研究》上发表,成为我们班第一个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同学,我的教学随笔《风雪中的承诺》、《父亲的汗衫》也在省教育厅主管的《教育时报》上成功发表。

和校讯通博客的偶然邂逅,让我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出了焦作,开始和来自全省各地“尺码相同”的博友们沟通交流,也让班里的孩子们养成了每天读书、写博的良好习惯,师生之间在网络上,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新教育实验的引领助力

2008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会堂举办的“冬天里的童话——相约焦作,对话新教育”研讨会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教育的特殊魅力,观看着焦作新教育核心团队榜样教师的故事言说,聆听着新教育研究中心干国祥、马玲、魏志渊三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座,我漂泊已久的灵魂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从此以后,我在教育在线论坛——这个全国新教育人的精神家园上进行了注册,并为任教一届届学生分别建立了主题帖,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网友;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都会积极参加焦作实验区的新教育活动,从2010年11月的全国新教育焦作开放周活动到2011年11月全国新教育“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焦作培训会,从2012年3月的焦作新教育讲师团武陟行活动到2013年2月的焦作新教育种子教师培训会,在此过程中,在焦作市新教育研究室张主任和武陟县教研室金主任的鼓励支持下,我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开始了“缔造完美教室”和“研发卓越课程”的初步尝试,为自己的班级起了班名,让一个孩子设计了班徽,确定了班歌、班诗和班级愿景,相继举办了“世界读书日——书香班级颁奖暨远航班读书节启动仪式”“云中谁寄锦书来——与远方学生手拉手”、“我读书、我表达、我快乐——班级读书小达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开发出了师生共写教育日记、生日赠诗、整本书共读、“我最喜爱的课外书——好书推荐”等班级课程。与此同时,在县新教育读书会的推荐下,我先后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新教育》、《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构筑合宜的大脑》、《给教师的建议》、《做最好的老师》、《不跪着教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专业书籍,这些专业书籍的阅读让我的教育教学更加有底蕴,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也让我的生命更加丰盈。

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2012年9月23日12月22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在焦作师专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培训,并被评为“国培计划优秀教师”,成为河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2013年1月,我成为了“全国新教育萤火虫种子教师”的一员,开始了在种子教师大家庭中的成长历程;2013年7月,在浙江萧山举行的新教育年会上,我被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个人,并和焦作的新教育团队一起,参加了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通过参加“卓越课程研发”分论坛、观摩新教育学校展示、聆听朱永新老师年会主报告等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2013年8月17日,我成为“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成功升级的教师之一(全国仅有二十名),8月28日,我还接收到了“全国儿童阅读公益组织——心平公益基金会和燃灯者计划”为我们班级捐赠的价值2000余元的图书和书架,为班级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回顾自己十五年的教师生涯,我常常这样想:假如没有遇见你,我教师生涯中的一个个“贵人”,我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假如没有遇见你,在我教师生涯中起决定作用的教育日记、校讯通博客和新教育实验,我的灵魂将会漂泊在哪里?我常常这样思考:一个农村基层学校的普通老师的生命,到底能够走多远?也许不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是否舒适,而取决于他心中是否有专业成长的强烈愿望,也许不取决于他周围的同事是否优秀,而取决于他是否遇到一个承载当下生命的项目,取决于他能否融合到这个项目所组成的共同体中,并与这个共同体的一个个“战友”,相濡以沫、抱团取暖,彼此激励,一路前行……

(这篇论文是我的2013新教育成都国际高峰论坛交流材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