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翻学生的课外书——可以厚着脸皮借来一读,也可以借机了解孩子的阅读状态,然后指手画脚算是个指导。
今天,又有令我触目惊心的发现。
一个女生的桌子上,摆着一本《中华典故》。看样子像是有年头的书了,大开本,蛮厚,封面也算是往古朴上靠的风格。但是,纸张质量明显低劣,应该是一本盗版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我一向是对孩子讲不赞成买盗版书的——那一次有一个孩子竟然拿了一本《哈利·波特全集》,真是吓了我一跳。不过,我的认识还算是比较肤浅,认为这主要是知识产权的问题,给孩子讲怕是讲不通的。所以,我只是不赞成,但是没有明确表示深恶痛绝的反对。也许,人家的家长就是想图个便宜?我又何苦来着?
然而,这本书真是让我心惊肉跳。
信手一翻,就是鬼故事!
不仅是鬼故事,而且是内容极为低俗!看看,《色鬼的故事》,非常露骨的描写!
说句过分的——还《中华典故》?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是挂羊头,卖粪土!
放下这东西,就要立刻去洗手,用肥皂,好好冲洗。
我问她:“这书……是谁给你买的?”
她说:“我从我爸那儿拿的。”
“哦。”我应了声,不动声色。其实,这个答案我能想到。作为一个孩子是不会对这种包装的书感兴趣的。
“这个书……不适合你看。回来还是带回家给你爸爸吧。”
我走开了。
我心潮起伏。
正如我所读到的《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所言,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对这个标准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绝不能只是为了字数多而便宜就可以乐呵呵地以为占了多大的便宜而买下。
坏书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恶劣的——我们省下的是钱,损失的却是精神的纯净。读这样的东西,不能收获知识,而只能伤害灵魂。
自责。还是我的态度不够坚决。难道我没有教训吗?去年,我的一个学生就曾经拿过一本令我咬牙切齿的坏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咬牙切齿。
让我们毁灭一切坏书!
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