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充分关注表达,还语文课堂学科本质作文

2019-04-16 
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风风雨雨走过很多年,存在问题最多的还是语文教学。一段时间里,它就如同一只小船在新
 

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风风雨雨走过很多年,存在问题最多的还是语文教学。一段时间里,它就如同一只小船在新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跌宕起伏,有时甚至迷失了方向。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丢失了语文课自身的学科本质;太多的范语文活动加重了师生的负担,使减负增效成了一句空话。我就是那只小船上的一员,从教小学语文六年来,迷茫过,苦恼过,但我始终不敢停下寻求出路的脚步,因为神圣的职业不允许我有半点懈怠。追根溯源,语文教学中种种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它的目标定位偏离了学科本质。有专家认为,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回归学科本质,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回归学科本质?我们首先要把课堂还给语文。语文课上,以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在。

下面我以《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努力做到充分关注表达,还语文课堂学科本质的。

一、 细读文本,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有专家说,课程大于教材,教材大于教学内容。上好一堂语文课,适切地确立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篇文章,当它作为语文材料的时候,它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方法,即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与方式。每一篇文章都有许多可供学生学习的表达方式,然而我们在确立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求全,得以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乃至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参照系,层层筛选、过滤,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

以此为行动的准绳,在设计《田忌赛马》教学设计时,我从《课程标准》——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单元目标及《田忌赛马》一课的课文要求,拟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将其细化:

1、认识本课生字7个,在读读、议议过程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垂头丧气、得意洋洋、夸耀、讽刺”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抓住主要人物之间发生的主要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由“主要内容”展开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复述两次赛马的场景。

4、研读课文,抓住“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这一重点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了解孙膑在田忌“转败为胜”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了解其品质特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通过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以人物描写凸显人物性格。。

5、最后,在总结课文时,从田忌一输一赢的两次赛马的过程中,初步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纵观以上教学目标,似乎“语文味”浓了许多,事实也是这样。反观课堂实录,从初读到再读到研读,生字教学、文本的行文思路、对话描写的特色等得到了关注;概括、复述等技能性表达,解读重点句、评价人物等诠释性表达等得到了关注,整堂课中语言文字的训练贯穿始终。另外,由于训练点串在一条主线上,加之训练的实施有详有略,有深有浅,因此课上得不仅有语文味,还比较从容。

二、 紧扣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

既然教学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紧扣目标,牢牢抓住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不忘学科本质,时刻关注表达。

1、关注文本的行文思路

文本是我们学习作者表达方式的载体。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很有必要的。

《田忌赛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于田忌的马实力不够,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比赛中都失败了。最后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

教学本课时,我想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中的三个人物:田忌、齐威王和孙膑;接着让学生联系课题及预习中了解的信息说说他们三人发生的事件,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最后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过程中,文本的行文思路也就自然而然理清了:田忌失败——孙膑献策——田忌取胜。

2、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

一篇文章可以窥见作者的文风,有人犀利深刻,有人幽默风趣,有人清新朴素。反观这些不同风格的表达,言由心生,我们也能通过文本的语言接收作者想传递的信息。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这就是祖国文字的魅力。

精彩的对话描写就是《田忌赛马》引人关注的地方。作者意在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利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呈现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那就是骄傲自满的齐威王、缺乏自信的田忌和足智多谋的孙膑。我认为,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人物的特点,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

以下为教学片断——

师:田忌没等孙膑说完,就把他的话打断了。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精彩的对话。请几个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用心听一听。

指名分角色读,齐读。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发现孙膑非常自信,因为他说话时是胸有成竹的。

师:你很会观察。是啊,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每个人所说的话,还要关注提示语。那其他人物呢?

生: 田忌没有自信。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师:还有一个地方也说明他对孙膑没有信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注意他的眼神。

生: 是疑惑的眼神。

师:你来读一读田忌的话。

生读第6小节。

师:谁来说说齐威王,他可是第一次比赛的赢家。

生: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着自己。

师:学学看,怎么夸?

生: 看看我的马,多么好呀,跑得多快呀!

师:随你们怎么商量、讨论——

生: 反正我赢定了,我就不相信你还能赢得了我。

师:就算你们两个人动脑筋想——

生: 也赢不了我的马。

师:你们对齐威王的想法真是摸得非常清楚啊!

指名分角色读三个人的对话。

教学中,关注文中这一段人物对话的描写,在读读议议说说的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了三个人物的性格——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出谋划策,田忌缺乏自信、不轻信于人,齐威王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这既能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

3、关注关键词句的内涵

关键词句,顾名思义,这些词句在全文起着关键的作用,或能反映主题、概括主要内容,或能暗示课文的思路、标示句段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了关键词句的内涵,就有助于接收文本传递的信息。

《田忌赛马》一课,孙膑说的那句“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就从这句话入手,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快不了多少”的含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孙膑说的这句话——“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生:“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师:什么叫快不了多少啊?

生:快不了多少就是快一点点。

师:能说得再具体些吗?谁比谁快一点点呢?

生:孙膑发现了齐威王的马只比田忌的马快一点点。

师:哪匹马?他们每人都有三匹马呢!

生: 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要快一点点。

师:所以他就想到了虽然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要快一点点,但是——

生: 虽然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要快一点点,但是齐威王的中等马却跑不过田忌的上等马。

生: 虽然田忌的中等马跑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它能跑过齐威王的下等马。

师:作者用“快不了多少”,准确表达出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差距并不是很大,由此才给了田忌能够反败为胜的前提条件。

教学中,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它的内涵,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借助文本,鼓励学生规范表达己见

1、训练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学生规范地表达,教师关注自己的表达很重要。读课文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过渡语之类的课堂语言力求表达得正确规范、简洁明了,并能在倾听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回应。因此,我班的学生在朗读方面和同年级其他孩子相比是比较突出的。

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很重要的一条是让他们发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包括生字、轻声、儿化、变调等等。从每一篇课文的朗读开始,到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表达,我们都得关注学生是否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田忌赛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开始把“孙膑”的“膑”读成第一声,我没有放过,尽管这不是预设的问题,但我还是让这位学生停下来,重新读读这个字,直到读准为止。

2、依托文本,训练学生学会诠释性表达

崔峦在几篇文章中,多次强调: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的感受。“诠释性表达”就是以文本为依托,通过丰富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表达中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我认为,在关注表达、训练表达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但一定要尊重文本,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无中生有。

我在设计《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时,结合词句活动室的练习,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求导致两次比赛不同结果的原因。

师:为什么田忌第一次比赛输,而第二次比赛却能够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第二场比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以及最后一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

生1:第一次,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输了。

师:那么第二次呢?

生2: 第二次,由于好朋友孙膑帮忙,田忌转败为胜。

生3: 第二次,由于孙膑让田忌把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所以田忌转败为胜。

生2和生3对于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理解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表达完全不同:一个是自己组织语言表达,一个是用文本的语言表达;一个比较关注人物的作用,另一个更加关注方法的运用。但是无论哪种表达,都是以文本为基础,从文本展开的个性化的表达。我对这两位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肯定。

3、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会技能性表达

表达的方式除了诠释性表达,还有技能性表达。就语言能力形成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的基本表达技能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概括和复述,仿说、表达形式的转换等。其能力指向是:对所阅读信息的重组能力——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逻辑性。教师在这些基本表达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引领学生有效梳理文本内容,达成语言的积累的过程。

《田忌赛马》一课,所在单元教学重点是复述,因此对两次赛马场景的复述便成了这节课的重点。结合文本内容来看,此次复述看似不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存在不少问题。

师: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一次比赛,齐威王和田忌他们是怎么比的。

生: 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第二场是齐威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第三场是齐威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

师:可以宣布比赛结果了。

生: 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师:说得很好。谁也来说?

(没有学生举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的——对田忌的——,齐威王——;第二场比赛,——;第三场比赛——谁站起来说?

生: 第一场,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第一场齐威王赢了;第二场,齐威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齐威王又赢了;第三场,齐威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齐威王还是赢了田忌。

师:所以三场比赛——

生: 三场比赛全都是齐威王赢了田忌。

从以上课堂实录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复述的时候还是很难说出完整的一句话,更别提把两次比赛一下子说清楚。问题表现在缺少词素或是上下两句表达不连贯。这时候,老师的点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用示范、提示或者请会说的同学示说等方式,不仅让不会说的孩子会说起来,而且说得比较流利。

综上所述,语文课姓语,姓语就得关注表达——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关注学生的规范表达。学习表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