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上午,在龙泉湖畔的林荫道上,遇到同事也带着孩子前来游玩,同事向自己的孩子介绍说:“远远,这是你伯伯,是数学老师”。同事的孩子有10岁左右,一个帅气的小男孩。可能是因为小孩子知道了我是数学老师,就想和我探讨数学问题,说:“伯伯,能否问您一个数学问题”。
“当然可以”。我说道。
“孩子说,在大海上,有一个5斤的瓶子和一个3斤的瓶子,没有如何计量工具,怎样得到4斤水?”远远说。
我思考后说:“把3斤的瓶子灌满,然后把这个瓶子里的水,全部倒到5斤的瓶子里,再把3斤的瓶子灌满,再把3斤瓶子里的水倒进5斤的瓶子里,灌满为止,这时3斤的瓶子里面就剩下1斤水,再把5斤的瓶子里的水全部倒掉,再把3斤瓶子里的水,倒进5斤瓶子里,这时,5斤瓶子里只有1斤水,······,下面你说怎么办?”
聪明的远远接着说:“当然是再用3斤重的瓶子灌满后,倒进5斤的瓶子里就可以了。”
我又问:“远远,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
远远得意的说:“把5斤的瓶子灌满,倒进3斤的瓶子,注满为止,然后把3斤的满瓶子倒掉,再把5斤瓶子里剩下的2斤水,全部倒进3斤的瓶子,3斤的瓶子里面就有2斤水。再用5斤的瓶子装满水,用5斤的瓶子向3斤的瓶子注水,注满为止,你说,5斤的瓶子里还剩下多少水?”
“哈哈,好聪明的孩子,当然是4斤水了,佩服,真的很佩服。”我连声夸奖。
同事接着说:“你不要一个劲的夸他了,免得他骄傲。这孩子从小就喜欢数学,爱动脑子 ,能够对数学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办法。”
我又说:“远远,伯伯非常的佩服你的聪明,更喜欢你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如果在学习数学方面有什么想法了,伯伯愿意和你交流和研究。”
为了让远远对数学更有兴趣,我对远远说“从A到B是10千米的路程,有一个人每小时走5千米,从A出发到B地,需要几小时走完?”
这个问题太容易了,难不住远远。
我接着说:“从A到B是10千米,有甲、已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速度分别是每小时4千米和每小时6千米,需要多长时间走完?”
远远很快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我又说:“再给你出一个思考题,不必现在回答。从A到B是10千米,有甲、已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速度分别是每小时4千米和每小时6千米,甲带了一只小狗,每小时跑8千米,和甲同时起跑,当小狗遇到已时,立刻返回向甲跑去,当小狗遇到甲时,再立刻向已跑去,······,一直跑到甲、已相遇为止,小狗共跑了多少路程?”
远远说:“一定会有正确的结果。”
好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