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晨诵记录作文

2019-04-13 
晨诵—节气课程—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晨诵记录(1)冬早就在我们身边了。可是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里,在热闹喧
 

晨诵—节气课程—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晨诵记录

(1)

冬早就在我们身边了。

可是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里,在热闹喧嚣的都市中,在渐渐远离耕田的人群中,很少会注意这样的日子了。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要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凡平常的日子里,走进“农历的天空”,用这个我们期待已久的课程吻醒沉睡了许久的心灵,感受诗歌,敏感的去触摸自然的灵魂。

走“农历课程”,不能不说说“二十四节气”,二年级我们学过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昨天晚上我们布置了,在本子上工工整整的抄写下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孩子用很兴奋的声音读着。一种期待的声音走进了课程。

接着我给孩子讲了: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我们的先人以耕种为生,长期的观察天文、物候的变化,创造了二十四节气,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精妙,在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说着,我将昨晚打印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直观的看到

我们先来说说“冬至”吧!

冬至这一天,太阳的黄经为270°,最漫长的黑夜已经过去,从这一天开始,太阳从南回归线上,向着北方,向着我们逐渐回归。“冬至之后日初长”,“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我们这里的人们已经完全淡化了这个节日,冬至里吃吃饺子,喝喝羊肉汤成了这个节气的全部了。

“亲自自然,亲近诗歌,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就是我们农历课程的宗旨,让每一生命中的平凡平常的日子镌刻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

让我们共同期待——

(短短的20分钟晨诵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准备在第一节语文课上继续我们的农历诗词之旅。)

(2)

孩子们在课间挤到黑板前看“农历地球轨道图”“二十四节气图”,也有的孩子沉稳的坐着,静静地抄写着杜甫的《小至》。

上课的钟声就在这时候响起。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我先给孩子们范读了一遍。问孩子们能懂多少,没有一个孩子响应我,看来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敏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经历和穿越。我一定陪伴其中。

还是先给孩子们说说吧,这样孩子们心中会明朗一些。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到来,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然后重点就“吹葭六管动浮灰”讲了古时候人们“占律”的习俗。这样孩子们就清清朗朗的读了起来。可是杜甫的情绪和惆怅没有感觉。于是我们开始一句一句寻找情愫的源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月和人事每一天都催逼着,一天天的老去,正如“王洛宾”唱的“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我唱着,孩子们拍着手应和着,孩子们会唱的歌太少了,我真为孩子们唯一而又苍白的童年而无奈着,惆怅着,让我歌声中也多了几分惆怅,正好诠释了杜甫的惆怅之情。“刺绣的宫女”“吹葭六管”“岸边舒柳”“山寒放梅”这一切和我的家乡没什么不同,可是这里毕竟不是我的故乡,于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请用我们的声音表达着此时我们同样惆怅的心情!

就这样一句一句的读着,一遍一遍的读着。

就这样让这个日子不平常的印痕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明年的这个节气里,你还会想起《小至》吗?还会想去我为你们唱的歌吗?

一切都留给时间来见证吧,我们只待穿越着,积淀着,丰厚着,梦想着,就这样行走着——诗意的行走于四季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