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到中午,泽宇便嚷嚷着肚子饿了。让孩子吃好,是俺最基本的责任,赶紧到厨房为儿子烹饪美味佳肴。

不一会儿,泽宇也像小尾巴似的跟了过来。正在忙碌间,有朋友来电。接听的同时,想到锅里的水是不是开了呢?便吩咐泽宇去看看。孩子是懂得水开时的情形的。不过,这次他又发出了一个疑问:“妈妈,烧水时的声音还不一样呢。有时是嗞嗞——声,有时是咕嘟,咕嘟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突然的提问让我也一头雾水。呵呵,孩子,妈妈需要学习的还真是很多的呢!

等吃过饭,我重新接好了一小锅水放在煤气上烧。我想孩子既然有这样的疑问,就要先把问题搞清楚,然后寻找问题的答案。少刻,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看到泽宇在全神贯注的支着耳朵听。水即将烧开的时候,孩子要求把锅盖拿开。先看到水在锅里冒着小泡泡,烧开后翻腾着很大的波浪(泽宇的说法,呵呵)。声音的确是不一样的。快要沸腾时,水发出非常连续的响声,音调很高;当真正沸腾的时候,水发出“噗噜、噗噜”可辨的断续响声,音调远没有前者的高.

那么,为什么烧水的声音有这样的变化和不同呢?我还是和孩子一起到网络上求救吧。经过查找,终于有了答案:
原来,水壶盛水前,壶壁上吸附着一层空气,添水后,这层空气就变成了无数微小的气泡.因吸附力大于气泡受到的浮力,故水并不能使它们脱离壶壁.当水温升高时,气泡周围的水在气泡内蒸发,使汽泡体积增大,当温度达到七八十摄氏度时,变大的气泡受到的浮力超过了吸附力,它们就要离开壶壁纷纷上升,同时在壶壁上仍遗留下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体积而上升.上升的气泡遇到周围的凉水,气泡里的水蒸气就要液化,使气泡迅速变小或破裂.由于无数气泡在壶底急剧膨胀,又在上升中迅速变小,壶里的水就处于激烈的振动状态,进而又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形成了水声.由于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非常快,使水的振动频率高,水声的音调也就高.后来,由于壶里各处的水温相差越来越小,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也越来越慢,进而引起的水声的音调就要逐渐变低.沸腾时,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引起了水面大幅度的翻腾,由此而引起的空气振动频率远不如前者的高,水声的音调也就低了.

细读了讲解,我和孩子恍然大悟。我想,这就是俗话常说的“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吧!看泽宇心满意足的得到了答案,感觉科学真的不遥远。你的一个疑问,就会碰触它神秘而有意义的面纱。当我们用心去探索的时候,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真正的了解与开发。孩子,妈妈愿意与你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