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是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所以我首先在课前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一、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出示情境图之后,让学生说出有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会提出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元?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元?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3.2×4
这个问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在发表见解。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想出两种口算方法:一种是将乘法转换成加法;另一种是将转换成整数乘法,用32×4,再将结果缩小到原来的1/ 10 。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课本中还有一种是将3.2元转换成32角去计算,学生没有想到。
这两种方法的出现,说明学生能将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来解决。也说明学生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

二、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的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这时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自己试着列一列。绝大部分学生的竖式是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4和小数个位的3对齐。可以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因为学生刚学完小数的加减法,严格要求数位对齐才能计算,所以有这种想法并不意外。
要想学生理解这一算理,就要清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首先是将3.2当成32来计算,所以32×4应该将整数4写着数字2的下面,而不是写在数字3的下面,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2.6×12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算理,一部分孩子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更好的理解算理。

三、乘积的小数位数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自主练习一就是直接给出计算过程,只让你点出小数点。这个练习是推算小数的位数,这是计算的最后一个过程,有的学生不管是几位,都点一位小数,还有的学生忘记点小数点,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0”。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学生还是不断的出错,说明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吃力,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