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爱穿上“恨”的外衣
朋友与她的孩子秋琳关系紧张极了。妈妈提起女儿时,一脸的恨铁不成钢,甚至痛哭流涕,她说:“养这样一个女儿,我真失败!真是丢人!学习一塌糊涂,将来出路在哪儿啊?”而女儿说起妈妈时,也是一脸的不屑与敌意,眼里闪着委屈的泪光:“哼!除了分数、除了学习,她还关心啥?嫌我丢人,和我断绝母女关系算了。反正,我在她眼里就是一文不值。”
亲子间的温度竟至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其实,这个孩子我挺熟悉,在我看来,她除了成绩不理想,其它方面比很多孩子强。
我和儿子去秋琳家做客,对我们的到来秋琳表现得很热情。她先给我泡了一杯绿茶,双手端给我。把电视打开,将遥控器也递给我。然后,她问同龄人——我的儿子想喝奶茶还是饮料,还把自己的零食一股脑地拿出来给他吃。我和秋琳的妈妈在客厅聊天,秋琳便招呼我的儿子去书房看她新买的书。这种待客的礼数让很赞赏,比起她的热情大方,儿子显得有些书呆子气,有些拘谨和木讷。
我说:“秋琳这孩子多伶俐可爱!接人待物多热情周到!”“唉!这方面她是无师自通,下至刚会说话的小孩子,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她都能和人家成为朋友。可是学习咋就不开窍呢?提起她的成绩我就头疼。”秋琳妈妈又开始叹息。她是个女强人,也有一番成就,对女儿的“不争气”她无法释怀。
我提醒她声音小一点,因为我知道“分数”几乎成了她们母女间战争的导火索,一不小心就会引爆一场战争。
我说:“学习上,我们慢慢想办法。现在你首先要找到缓和母女关系的突破口。其实,除了学习上弱一些,秋琳很多方面比很多孩子强……”
“可是,作为学生,学习就是天大的事。我们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可你看看她的成绩,对得起谁呢?”秋琳的妈妈忍不住打断我的话。
“然而,分数并不是孩子的全部。有的孩子学业不行,可能力很强,后来也小有成就。有人说,学习好的当了清贫的老师,学习差的当了富裕的老板。说不定,秋琳将来就是个大老板。”我说。
“我不希望她当什么老板,女孩子当个大学老师多好!唉!现在看来,没希望了。”我问她知不知道女儿的梦想,她说问过,可秋琳不说。其实,秋琳悄悄告诉过我,说自己将来想开个奶茶店,一边写写小说。她说打死她也不愿告诉妈妈,因为这会让妈妈崩溃的。她知道妈妈很爱她,可这份爱重得让她承受不起。
我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孩子。每个孩子都在乎爸爸妈妈的评价,这也将影响着他对自己的认可。每个孩子心里一定都有着向上的种子,有的可能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温度。如果,你过多地抱怨、指责,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收到的是我们所不希望的效果——强化了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你越说她是白眼狼,她越表现得无情无义。你越说她学习糟得不可救药,她越没有信心。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记得你说过,秋琳小学暑假就曾自己联系公司去发宣传单,挣的钱还给姥姥买了礼物呢!”
“其实,这孩子心倒是不坏。她爸爸喝醉了,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生气了,不管他,可秋琳抱了被子细心地给他掖好。就在我们冷战的时候,她也关心过我。那天,我生病了躺在被窝里很难受,她早上匆匆忙忙上学前往我被窝里塞了个热乎乎的暖手宝……”随着回忆,秋琳妈妈的眼中泛起一层水雾。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孩子的分数,而要树立她的信心。爱她,就要鼓励她追求上进。而且,我们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像做盆景一样‘塑造’孩子。不管怎样都不能轻言放弃。”我说。
这时,两个孩子从书房出来了,秋琳的手里端着一个花盆,盆里只剩光秃秃的杆。她说:“这盆花死翘翘了,扔掉吧!”
“别扔!老人常说‘冬天不要砍树’,是说有的树看似死了,其实捱过冬天它又萌芽了。花说不定也是这样。”我说。
“是啊!春天到来说不定它又开花了呢!”秋琳的妈妈若有所思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