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班主任如何管理自己的班?
班主任海洋老师外出学习,从晨诵开始,我就钉在萤火虫班,听晨诵,听音乐,听数学……
李晶晶老师是萤火虫班的副班主任,音乐老师,年轻老师,孩子还没有断奶。接替李老师的班级管理,包括今天的晨诵,都是她在负责。
跟踪,观察,思考,我想到了三个词:规范,流程,坚持。
作为一个新学校,刚刚组建,最重要的是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在学校文化中,包括愿景,理念,规划,职业操守,行为准则。再具体些,我们必须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建立行为规范,训练做事流程,抓好开端,重在坚持。
李老师是副班主任,对班主任的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所以出现了今天班级的无序。对于老师来说,情有可原。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不能原谅的。这就是我们管理的错位,接替的人如何工作,不能有章可循,不能事先培训,这就是管理问题。
其实,不仅副班主任不清楚班主任该如何开始一天的工作,就是很多班主任恐怕也不清楚。或者清楚但是没有坚持。一切问题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在学校,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者的问题就是校长的问题。
班主任该如何开始自己一天的班级管理呢?
作为班主任,到班上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控制局面:了解学生到校情况,来的学生应该做什么,实际在做什么,如何调整……班主任到校先进班,进班先检查。班级事务可以是自动化管理,可以由学生承包,能让学生负责的事情,老师要敢于放手,但是防守不等于放纵,大的局面,还是要掌控的。
一种理想的状态:班主任提前介入,立规矩在前,护规矩在先。学生到校走进教室,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该读书,该看书,该交作业,该做值日,学生自己有明确的方向,有任务,有目标。入班即静,坐下就学。
当然,作为小学生,也可以在是值日班长,领着大家背诵儿歌,童谣。秩序是组织的结果,规矩是守护的结果。
还有一种情况,班级录音机早早打开,播放儿歌、童谣,甚至故事。干什么?做背景,耳濡目染,无意识记忆,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
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是抓好开端。一开始教室就是安静的,就是有秩序的,有氛围,有气场,没有人乱走动,没有人交头接耳,更没有人追逐打闹。大家都在安安静静做着自己的事情。这种环境影响,就是最好的教育。
学生都到差不多了,该检查作业就检查作业,该检查卫生再检查卫生,该检查文具准备就检查文具准备。对正在形成规矩的孩子来说,只有要求是不够的,检查和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好习惯都是培养的结果。
如何培养这种习惯?明理、激情、导行。
明理就是说明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接受是改变的开始,不理解,不接受,就不会愿意做,也很难做好。
激情就是要让孩子从心里愿意做,想做。在明理的基础上,大家认同了规则,就要通过一种形式来约束,比如宣誓承诺。孩子们都希望别人说到做到,也害怕别人说自己说话不算话,所以,我们就用承诺,表决,宣誓这些形式来约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麻烦的是导行。导行的要点是温柔而坚定。学生最需要的公平。教师很多时候,要因材施教,这个度如何把握?有效管理,需要把惩罚进行到底。教育和管理需要呵护面子,需要必要的宽容,这个分寸感如何把握。这就是导行需要用心的地方。
问题不是用来解决的,因为问题往往会越解决阅读。术的伎俩只能解决一时一事,道的遵循才是关键。
什么是道?
氛围,气场,舆论,和习惯。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主管理。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不折腾,不对抗,循道而为。规则和制度一定不要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背道而驰。孩子注意只能集中二十来分钟,你要他一节课高度集中,这就是在勉强。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孩子天性需要游戏,奔跑,你要一天都让他安安静静,那就是在勉强,违背了道。第二条就是抓好开端。“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要等问题已经一大堆了,乱套了,才开始实施影响。聪明的老师,一定会重视开端,重视每个第一次。第一个违反纪律的,第一个破坏规则的,如果听之任之,后果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抓好第一次,教师要养成早到的习惯。早早到校,早早组织,早早守护氛围,学生一入班,那个气场,那个氛围,就逼着他不敢放肆。当然,如果真有学生破坏这和谐局面,教师就要用目光制止,用手势制止,走过去温柔而坚定的制止。实在不行,隔离,坐在老师身边也是一种措施。
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养成一种习惯:说了算,定了干,有要求,一定有检查和反馈。培养按时到校的习惯,不用絮絮叨叨讲道理。快到上课时间,老师清点人数。没有到的,马上和家长联系,询问原因,确保孩子上学途中出问题家长不知道。
对于吃饭磨磨蹭蹭而迟到的,班级日记有记录,次数多了要谈话,属于家长责任的要沟通。不用发火生气地惩罚训斥,也不能听之任之,一味纵容。温柔而坚定,告诉孩子,你迟到了,这是不对的。守时是一种美德,迟到是一种坏习惯。很多时候,不表扬就是批评。大张旗鼓表扬那些守时的孩子,让他们介绍经验,给他们奖励,会促进迟到的自省。
班主任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工作。我们的班级规则,是靠我们不停评价引导形成的。比如说带水杯了没有,水杯放哪里,桌子凳子摆放是否整齐有序,做值日的是否达标,这些都要检查,并且及时反馈。
其实习惯就是简单事情反复做,持之以恒,终生受益。
当然,随着孩子一天天大起来,很多事情要敢于放手教给学生来做。比如清洁卫生,给花浇水,收交作业……
一个原则,责任心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好习惯是在反复的坚持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