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那些年、那个村、那些人作文

2019-03-31 
小时候知道“三大差别”中有个城乡差别,但在心中基本上没有留下任何的印痕。当多年后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

 小时候知道“三大差别”中有个城乡差别,但在心中基本上没有留下任何的印痕。当多年后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才知道这对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影响是很大的,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会使他的变化很多。以前的老家基本上是“三靠村”(耕地靠牛,通讯靠吼,交通靠走),人们追求最理想的生活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后来逐渐改变成“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一旦走到城市,这样的生活其实是很平常的,于是为了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建立城市意识,开始撇“河普”(河南普通话),不再像以前在村里一样“怼来怼去”,开始注意公共场合低声细语,而不像在老家那样大着嗓门,毫无顾忌地吼着,任意释放着自己的情绪。人们把自己圈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过着连对门都不知道是谁的封闭日子,而不会像农村那样会有几十号人聚成“吃饭场儿”, 或姑堆、或坐在石头砖头上、或干脆站着,碗里盛的粗茶淡饭,溜着碗边儿发出吸吸溜溜的声音,貌似吃出了燕窝鲍鱼的滋味来,若偶有“见过世面”的人在坐,那眉飞色舞地炫耀自己天南海北的见识的表情,比上了春晚还得意!

时至今日,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步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就不再回来,那个曾经如梦如幻,包裹着我的童年、少年的村庄日渐寂静!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吧,最近很多年,每次回去都会莫名产生一种敬畏感,也就是最近才渐渐明白个中缘由——那是我生命的根!

1968年的大年初一,没膝大雪封门,中午的一声啼哭让周围紧绷着神经的人们一下子放下心来——老李家新一代的第一个男丁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窒息后,终于用他特有的方式给大家报了平安。可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啼哭持续了半年之久,让母亲吃尽了苦头!

当年接生的老婆婆已经九十多岁了,那个破旧的草屋早已被楼房取代,能留下的只是一点点美好的童年记忆:一条从门前经过村中大路,乡亲们见面老远就互相打招呼:“吃了某!”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那不是想请你吃饭,而是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最贴心的问候。

村东大坝,水清见底,那是我小时候的乐园,每年盛夏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里:狗刨溅起的水花,一猛子下去在几十米开外钻出的潜泳,能够双手高高举起的仰泳,这身儿“本事”让小伙伴羡慕不已。最让我自豪也是我拿手的是潜到水底捉鱼捉虾,有一次捉到一条一斤多的“火头”,不小心被它长满尖牙的嘴巴咬到了手指头,留下一个疤痕,相比之下捉虾就容易多了,双手张开贴着水下的地面慢慢合拢就可以逮住,浮出水面,拧下虾头就放到嘴里咀嚼,那样的美味,那种无拘无束,那种悠闲自得,现在每每回想起来还都兴奋不已!

夏天让我感兴趣的还有捉知了,白天扯一根儿马尾巴上的长毛,挽成一个活套儿,系在竹竿儿的前端,轻轻放在知了的前面,知了很自然地用前面的脚扒拉套子,到了脖子的位置,只需轻轻一拉,任凭知了拼命扑楞翅膀也无济于事。晚上捉知了就更方便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拿手电朝上照着树冠,然后朝着树干使劲儿跺几脚,惊扰起的知了径直朝着手电光的地方飞——自投罗网。

知了的幼虫叫爬猹,白天找洞捉,晚上赶着“爬猹”出洞后在树干上爬的时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手。

奶奶最惯着我这个大孙子,每次拿着捉到的爬猹、知了、虾、青蛙、泥鳅、黄鳝、螃蟹、鱼、老鳖等回去,哪怕仅仅只是一只,奶奶都会认认真真地“烹制”成冒着浓浓香味的美食,自己却从来不吃一口,说不喜欢吃,不知怎么回事儿我居然信了,加上我也不喜欢吃,于是每每就看到奶奶慈祥地着看孙子孙女狼吞虎咽,吃得嘴巴上沾满了油渍。

去年过节,我带了几串葡萄回去,让父亲尝尝,没想到父亲一连吃了三串,而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从来不讲究穿衣服,也从来不喜欢吃水果的,于是开玩笑似地说:

“爸,你以前不是说胃不好,不吃水果吗?”

“以前是没有钱,舍不得吃,现在有钱了,过过瘾!”

父亲轻描淡写地说着,甚至头也不抬地继续在网上聚精会神地下象棋,我一时语塞,默默地走到外面,擦去眼泪,又回想起奶奶不喜欢吃鱼虾,母亲把唯一的白面馒头掰五块给我们吃,直到八岁的女儿问我,我才注意到母亲没有吃一口,而母亲吃过一次吃猪蹄后连连说好吃,让我们都以为母亲最喜欢吃猪蹄。

年近半百的我,不得不逼着自己深入思考面临的一切一切,我们到底读懂了父亲母亲的多少人生?

挽不住逝去的岁月,感叹小村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当年最喜欢下水扑腾的水塘已被填平,大坝被污染,昔日潺潺流水、水草丰美、鱼虾畅游的小河沟如今早已干涸,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让人无法下脚。

村子里很多人把家安到了公路两侧,开起了便民超市、饭店,养猪、养鸡,久而久之,排泄的污物让紧靠屋子的小沟渠臭气熏天,一到夏天,蚊蝇乱飞,人们在获取了大量金钱的时候,也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人到中年”,说的是四十岁,这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的中间点,这是人一生中最有意义最有故事的年龄,无论是古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当今“男人四十一朵花”,还是心理学的“男女同化”都在叙说着这个年龄的美!而我最美飞“如花”年龄早在六年前就来了,尽管时光流逝,人已渐渐变老,但那些发黄的记忆仍留在脑海中:嫩芽初上的春天,折枝做哨,五彩缤纷的夏日,打草偷桃,硕果金黄的秋天,采撷收获,白雪皑皑的严冬,炉火被窝。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网上看到的“人变老的特征”:

一、长久以前的人事常记起,刚刚发生的人事常忘记;

二、在床上睡不着,起床看电视却立刻在沙发上打呼了起来。

三、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重要的地方”,然后把那个“重要的地方”彻底忘记等等。

“如花”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回忆以往的事情,对照这些条件,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

今天晚上看《开讲啦》,当自称“80后”的讲座主角闫肃老师,唱着《小苹果》,讲着《忐忑》,说着《江南Style》的时候,当小撒用“萌”形容闫老的时候,我一下子释然了——回忆就回忆吧!忘记就忘记吧,沙发上呼噜就呼噜吧,因为我还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