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真实的“我”
——兼评“沙澧潺潺绕我家”的《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
传说,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次和国王谈哲学时指出:“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派宫女到御花园里去找两片相同的树叶。结果谁也没找到。因为粗看起来似乎完全一样的树叶,实际上在大小、厚薄、色泽、脉纹等细节处却各不相同。从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片不同的叶子,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特有的相貌、经历、爱好、性格等。要写出一个有个性的“我”,就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抓住一个瞬间的场景
我们的生活都是有一个一个场景组成的,就像一个个画面。要秀出真实的“我”,就要学会“抓拍”典型的瞬间场景。如“沙澧潺潺绕我家”的《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中,写幼儿园的生活,就是抓住两个瞬间场景展开的。一个场景是入园第一天,“我”拒绝入园:“爸爸妈妈刚离开,‘哇’的一声从我口中呼啸而出,继而就往门外跑,我要追爸爸妈妈。于是,爸爸妈妈在前面跑,我哭着喊着在后面追,我的后面,是追赶着我的老师。”第二个场景是午睡时发现妈妈,自己知道了妈妈时时在关爱着自己。这两个场景很生动地展现了我幼年的生活片段,也从侧面写出了妈妈对“我”的关爱。我们可以看到,这篇作文,每个小节就是采用抓住几个瞬间场景的方式来表现“我”的成长历程的。
二、抓住一个细小的动作
老舍先生告诉我们一个描写的秘诀:“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立起来。”作家莱辛也说:“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秀出“我”,就要抓住细小的动作来进行描写。如“沙澧潺潺绕我家”的《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的“风雪路上”一节,妈妈滑到了,“我”去搀扶她,一连用了“蹲”、“搀”、“滑倒”、“爬起来”、“搀扶”、“递”等动词,来写妈妈滑倒之后“我”的一连串动作,很有画面感,这些细小的动作就像影视画面一样,活跃在读者面前。当我们读到,“可老妈的脚扭伤了,走得很困难,我把肩膀递过去:‘给,你的拐杖!’老妈听话地扶住了我的肩”时,我们会有一种心灵的震动感。正是这些细小动作的描写,穿透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透过“我”的举手投足,体察到“我”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照护妈妈,我真的长大了。
三、抓住一句感人的话语
我们常常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来形容文章的艺术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即必须是“人各有声,声各有调”。“言为心声”,要让读者能够在感受人物语言时,真实地感知人物的性格、情趣,就要抓住人物感人的话语来刻画人物。精妙的语言描写可照见人的心底。或心地善良,或憨厚诚实,或单纯可爱,或风趣幽默,都可在人物语言中细细体味而把握。如“沙澧潺潺绕我家”的《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的“德克士餐厅”中,母子二人的对话,“孩子,是游戏,就有输赢,我们既然定下了规则,就得遵守。在外面,别人可不会让你,所以,要遵守规则”,这是母亲很严肃很认真地教育“我”,要遵守规则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深深地感知到,母亲的细节教育是一丝不苟的。又如“风雪路上”,“我把肩膀递过去:‘给!你的拐杖!’老妈听话地扶住了我的肩”一句,表现了“我”当仁不让的男子汉气概。文章中语言描写虽然不多,但做到了要言不繁,个性突出。
四、要抓住一处动人的心理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恰当地运用心理描写,有助于更好地描绘出人物的性格,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因此,要秀好“我”,就要在必要的地方,抓住一处动人的心理描写,来打动读者。“沙澧潺潺绕我家”的《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中,就很重视画龙点睛的心理描写。如“幼儿园”一节里,“我甚至恨妈妈心太狠了”,“我”被丢在幼儿园里的恐惧、委屈进而产生了对妈妈的“恨”的复杂心理描写了出来。又如“德克士餐厅”一节里,“我知道,老妈只不过逗我玩儿罢了,输赢那个鸡排都是我的。可是,我错了,当我输的瞬间,老妈已拿起鸡排,旁无若人地吃起来,我傻了,楞了,这对于我太出乎意料了,这还是那个疼我爱我的妈妈吗”,很生动地表现了“我”因判断失误而产生的心理的急剧变化。又如“风雪路上”一节里,“老妈依附着我一瘸一拐地走着,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能照顾老妈了”,这个心理描更写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沙澧潺潺绕我家”的《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一文,最大的特点是做到了以上四点。体现了自己心灵的成长,体现了成长是一个充满幻想与期待的过程,是艰辛而又意味深长的跋涉。
十一岁的我,长大着的我
沙澧潺潺绕我家 http://blog.xxt.cn/sunruikang
转眼间,我已过了十一个365天,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变成了一个挺拔英俊的少年。十一年的岁月,只是一瞬间,蓦然回首,一幕一幕,映现眼前。
镜头一:幼儿园
一个三岁的男孩儿被一男一女连拖带抬“押”进了幼儿园,那个小男孩儿是我,那一男一女是我的爸爸妈妈。入园第一天,是爸爸妈妈陪我去的,可爸爸妈妈刚离开,“哇”的一声从我口中呼啸而出,继而就往门外跑,我要追爸爸妈妈。于是,爸爸妈妈在前面跑,我哭着喊着在后面追,我的后面,是追赶着我的老师。最后,我的“努力”,换来了妈妈可以待在教室半天的特权。后来的几天,我抵制去幼儿园,以“哭”来要挟,甚至哭到呕吐的地步。爸爸心软了:“要不,明天再送,今天就算了。”“不行,一定要送,这个先例不能开,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妈妈少有的果断,我甚至恨妈妈心太狠了。于是,就有了爸爸妈妈“押”我去幼儿园那一幕。
一天午睡,我提前醒了,偷偷睁开眼,窗户外有一熟悉的身影,那是妈妈,她正在和老师谈论着什么,她站的那个角度,正好能看到我。我倏地站起,刚想喊,被妈妈食指放嘴上给制止了。老师走到我的床前,轻轻地拍着我说:“宝宝,你看你妈妈多爱你呀,每天你睡午觉时,她都会来幼儿园看你。以后是不是该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呀?不让妈妈担心。”三岁的我,朦胧中感到了愧疚。
镜头二:德克士餐厅
期末我考出了好成绩,为了犒劳我,老妈带我来到了我最爱的快餐厅。入座,服务生很热情,两份套餐很快到了我们手中,适逢餐厅做活动,另送一个鸡排大亨。两份套餐很快被我们消灭掉了,就剩下这个白捡的鸡排了,我理所当然地伸手去拿。“别动,我们两个锤包锤,谁赢谁吃,一锤定音。”老妈竟提此建议。“好嘞,没问题。”我爽快的应答。因为我知道,老妈只不过逗我玩儿罢了,输赢那个鸡排都是我的。可是,我错了,当我输的瞬间,老妈已拿起鸡排,旁无若人地吃起来,我傻了,楞了,这对于我太出乎意料了,这还是那个疼我爱我的妈妈吗?委屈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我擦干眼泪,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是游戏,就有输赢,我们既然定下了规则,就得遵守。在外面,别人可不会让你,所以,要遵守规则。”八岁的我,懂得了要坚守原则。
镜头三:风雪路上
放学了,好大的风雪。今年的冬天老天爷可是发威了,地上一层厚厚的冰,公交车像蜗牛在爬行。妈妈按时来接我了,好雪好景,因学校离家不远,我们母子俩确定步行回家,一路欢歌笑语。乐极生悲呀,随着老妈“哎呀”一声,她滑倒了。看样子摔得不轻,因为我看到有泪不轻弹的老妈竟孩子般的哭了。我慌忙蹲下去,用尽全身力气试图把老妈搀起来,因老妈太重,我用的又是一股猛劲儿,结果老妈没搀起来,我反而滑到了,“四蹄”朝天。老妈破涕为笑。我一骨碌儿爬起来,再次去搀扶老妈。这次,我们配合得很好,成功!可老妈的脚扭伤了,走得很困难,我把肩膀递过去:“给!你的拐杖!”老妈听话地扶住了我的肩,就这样,老妈依附着我一瘸一拐地走着,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能照顾老妈了。
我的身板挺得更直了。迎着风雪,我终于明白:十一岁的我,正在长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