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慎言“闭嘴”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听到家长对孩子厉声喝斥:“闭嘴!”这往往是家长被孩子的言语激怒,忍无可忍时爆发出的休止符。这声“闭嘴”会终止一段争吵,但一声“闭嘴”也透出一种黔驴技穷的无奈和家长以权势压人的蛮横。家长应慎言“闭嘴”,就像一个穷人要谨慎地对待口袋里仅剩的一点钱一样。
家长怒不可遏令孩子闭嘴有时是出于无奈,家长让往东,孩子偏偏往西,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地说往西好。或者家长说一句,孩子有十句等着。家长的权威受到挑战,尊严受到伤害。于是面对孩子的顶嘴,家长怒火中烧,掷地有声地大喝:“闭嘴!”这就像在滔滔江水翻涌而来的时候猛地筑起一道大堤。这样固然可以暂时恢复风平浪静,然而,从孩子那憋红的脸、喷火的眼、紧咬的牙关,甚至摔门的巨响里不难发现暗流涌动。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潮水蓄积太多会有决堤的危险,孩子心里淤积的负面情绪太多,也会有与人发生冲突、叛逆、偏激等危险。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疏胜于堵。
其实,换个角度看,家有顶嘴的孩子,家长应感到庆幸。这远比什么都闷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的孩子强。顶嘴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争取等。这样的孩子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并非无药可救。有句古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恐怕常被顶撞的家长也应反思一下自己哦!
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与努力:
一、 多商量,少命令。有些事情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比如,选择上课外辅导班,尽管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孩子不乐意上而是被家长逼着去的,会有怎么的学习的效果呢?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就曾听到一个孩子对他妈妈说:“你报的辅导班,你自己去上!”所以,有些事和孩子共同商定。家长晓之以理,孩子通常还是能接受建议的。
二、 多理智,少冲动。冲动是魔鬼。有时亲子间唇枪舌剑、刀光剑影是由很小的事情引起的,只因没有及时控制情绪,所以引发了一场战争。有的孩子似一点就炸的爆仗,家长一看孩子这“德行”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家中硝烟弥漫。家长若能避开锋芒,多一份理智,采用迂回战术,这样往往也能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三、 多幽默,少冷漠。孩子顶撞有时确实是因为受到了委屈或遭到了冤枉,家长这时要耐心地听孩子讲,倾诉也是一种发泄。若确实是家长误会了做错了,那就坦诚地认错表达歉意。当然,也有的孩子是没理也要搅三分,无理取闹。家长若有舌战群儒的口才不妨和孩子辩论一番,分出个高下。在孩子的言语中定会有破绽,家长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家长若不是孩子的对手,也不必大动肝火甚至动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好事。幽上一默又何妨?幽默是亲子的关系的润滑剂呢!
四、 多论事,少唠叨。现在的孩子很烦大人的唠叨,尽管他们在作文中也会写“唠叨也是一种爱”,事实上没有人喜欢被唠叨。若唠叨成了习惯,孩子对唠叨自然也就有了“抗体”。就像天天都轰隆隆地打雷,对雷声也就无所谓了。家长对孩子要就事论事,不要动辄就算陈年老账。家长是讲理的,孩子也许就不会胡搅蛮缠。
五、 多调查,少武断。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有哪点做得不如人意,立即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孰不知这往往会成为导火索。比如,孩子完成了作业征得了父亲同意,准备看半小时电视。电视刚打开,妈妈下班回来了,劈脸就说:“把电视关了!又看了一下午是不?心思一点都不放在学习上、、、、、、”孩子自然不服气,顶嘴也就难免了。家长若少点武断,家中是否会多点平静?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多一分尊重与爱,便会多一分和谐与温馨。家有顶嘴的孩子,也可以其乐融融。在斗智斗勇中,亲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