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中秋
提起今年的中秋,老人们说,不赖啊,能歇三天哪。是啊,说起中秋的公休,还要感谢韩国人给我们的危机意识,正是他们跟我们抢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才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得以“回归”。以前我们的中秋依然民间的大节,享受不到公休日的待遇。还好,中秋节终于“转正”了。
“月是故乡圆”,中秋节回家赏月可能是每个华人的心愿。在中国人的心中,中秋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蕴含着“团圆”、“和谐”等精神内涵,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是重要的节日。
中国人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祭品主要有月饼和西瓜。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赏月颇为盛行。
中秋节放假的传统自宋朝即有,放假一天,以后的朝代一直沿袭。
在过去的岁月中,小时候的中秋节,对于我就意味着“吃月饼”,不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丧失了它的原汁原味,人们已经淡忘了欢度节日的方式。人们没时间欢度,仅能趁放学下班之机聚餐,或者抽时间串门送月饼,聊表心意。节日的气氛荡然无存,这在城市中尤为明显。大人们忙着上班赚钱,孩子只知道过中秋可以吃月饼。只有老师曾教过一首歌“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教我打月饼呦。”至今还漂流在自己的心间。
如今,我也身为人母了。面对今年的中秋,面对我们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能为自己三岁的儿子传达些什么?
跟几个同事,我们几个孩子年龄相仿,聊起中秋节怎么过,怎样让孩子有个别样的中秋。大家一商量,不如几个家庭合在一起,办个家庭间的中秋化妆晚会。
活动安排:
参与者:四个孩子壮壮、冉冉、淇淇、果果的家庭,孩子干爸干妈。
时间:9月22日晚上8点(中秋节)
活动安排:
一、 几个家庭根据孩子喜好,分别扮演嫦娥、吴刚、玉兔、猪八戒、后羿等角色。
二、 做月饼大赛,孩子干妈是做糕点的高手,负责技术指导,几个家庭评比谁家的月饼做的是色香味俱佳。
三、 歌舞表演:内容是有关月亮的歌曲。每个家庭自选曲目,可以是独唱、合唱或歌伴舞。
曲目可选择:
《半个月亮爬上来》、《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月亮之上》、《十五的月亮》、《月亮升起来》、《月亮代表我的心》、《弯弯的月亮》、《月亮偷着哭》、《圆月亮当时的月亮》、《月亮花儿开》、《月亮船》、《月亮森林》、《月亮情人》、《黄色月亮》、《一起看月亮》、《纸月亮》 、《月亮惹的祸》、《月亮代表谁的心》、《坐在月亮上》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四、 诗词联诵:
曲目可选择: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14、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15、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8、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9、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2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22、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2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7、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3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3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五、有关月亮的谜语:
可选择:
1、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
答案:明
2、 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风, 人人说我三十寿, 二十八、九便送终。(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3、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4、 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打两种天体)
答案:太阳、月亮
5、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6、 同走同走同向前,相随相伴紧相连, 面对太阳随身后,背朝月亮站身前;(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影子
7、 打开半个月亮,收到兜里可装, 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天黄。
答案:折扇
六、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相信:经过这个晚会的洗礼,不仅是每个孩子,连我们自己也是对于“中秋佳节“有了深层次的体会。这个“别样”的中秋,会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