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誉,我要说,名誉虽然看似一种表面的东西,并不是一个人品行的最终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品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很接近的。所谓名誉,是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理智的判断,对于良好品行的一种不约而同的认可和赞扬。当孩子还没有长大,还不会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明辨是非的时候,名誉是可以用来指导儿童的行为,鼓励儿童按照正确的标准行事的一种有效方法。
知道了这个道理,为人父母者就懂得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去赞扬或责备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了错,有时必须对他加以斥责,而训斥孩子是家长必须细心研究的艺术。训斥不仅仅要运用严肃的、不讲情面的词句,而且应该避开众人,私下里进行。当孩子应该受到赞扬时,则应该当着大家的面去赞扬他。孩子受了赞扬,再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他受到鼓励会更大。对于子女的过错,父母则不应该去宣扬。这样孩子就会更加看重自己的名誉,他会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会更加小心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印象和好评价。如果你把孩子的过失当众宣扬,使他无地自容,他就会对自己感到失望、丢失了荣誉感。而荣誉感正是帮助他进行自我约束的最有效的工具。孩子越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遭到损失,他想留给别人好印象的心理就越发淡薄。
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英国心理学家曾对孩子们“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丢面子,怕父母当着外人数落自己的短处,怕父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怕失去信任,怕在课堂上出丑。这些“怕”归纳起来,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
尊重孩子,是让孩子尊重别人的最好教育。父母若总是居高临下,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对待孩子,他因幼小无奈,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结果很可能以欺侮弱小来平衡自己。一个人如果从来品尝不到被尊重的感觉,长大了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去尊重社会的规范。
假如家长对孩子管理得法,那么一般的奖励和惩罚都没必要多用。只要孩子能够尊重周围其他人,不失礼节,那么他们一切天真的傻事,他们具有的一切稚气,天性所爱好的一切游戏,都丝毫不必加以干涉——而且不妨尽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有些过失是因为孩子的幼稚引起的,是儿童时期的正常现象,并不是孩子品行上的问题。只要假以时日,让孩子模仿正确的言行,逐步成熟,自然就会得到改正,孩子也可以免受许多冤枉的惩罚。
其实根本没必要用责罚去克服孩子儿童期的本性,如果责罚过度,压制了孩子的一片童心,就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损伤。只要做父母的真正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那么,即便孩子在游戏的时候过于吵闹,或者在不适宜的地点,或者和某些不适合的同伴在一起,那么父母只要说一句话,或者使一个眼色,就可以使他们走开或是安静下来。但是爱玩的天性,原本是大自然赋予孩子,和他们正在成长的年龄相适应的,应该加以鼓励。让孩子身心愉悦,健康成长,不必去约束孩子的天性。相反,我们教育孩子的主要技巧,就是把孩子应该去做的事都变得像游戏一样轻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