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社会公德”
中午去孩子外婆家的时候,我跟妈妈唠叨着:“妈,你看我们那单元二楼那户人家新装了个防盗门,可是卸下的木头门却扔在楼道上,把二至三楼的楼梯弄的满是尘土,也不打扫,还是我去把扫扫拖拖,是不是太没有社会公德了。”没等我说完,爸爸就在旁边阻止:“不要为了那鸡毛蒜皮的事发牢骚,换是我,我也不会去扫楼梯。”旁边的徐晨听了,马上火上浇油说:“就是,我妈就是这样,老爱找别人毛病。”老人那么说,可能代表那一代人的观点,可孩子那么不以为然的一句,不得不令我深思。想给他上上公德教育的课。

所谓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等。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所不齿。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代社会也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除了好的成绩,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才能称之为好学生。

虽然说:“行动上的毛病,三岁看老,六十不改。”,但我想,只要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表态、不行动),在做事情的时候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那么,就是真正遵守了社会公德。

妈妈的话: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浅显来讲,目的只是希望他能做一个懂礼貌、知礼仪的孩子。不知道,各位老师看过之后,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