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闯难关
--反思有余数除法的教学
有了第一节的底气,第二、第三节轻松自如。当堂检测基本满意,新课时间不足15分钟。有余数的除法是个难点,为了让孩子学得轻松,我再次创设情境,继续以风筝为主线,贯穿真整个教学。
情境导入:“山东潍坊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风筝节,到今年已经举行了31届,潍坊也就有了"世界风筝之都”的美誉。每年的订单都很多,瞧!这些叔叔阿姨都在加班制作风筝。2小时就做出了32只风筝。你能很快算出一小时做多少风筝吗?”
在此基础上,再来一次热身赛:看谁先完成?
都说自信是开启智慧的闸门。一点没错!当我再次出示信息的时候,学生很快就有了结果:
“做一个风筝需要6根竹条,现只有75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 ”
“每个风筝需要6根,我们只需要想75里面有几个6就可以了,有几个6就可以做多少只风筝。”小能豆回答很完美!
竖式计算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人人参与,我先让他们尝试计算练习,还可以小组之间互相商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慢”是最主要的特征,因为试商对孩子来说有点难,我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考虑、合作,同时,找了三个不同等次的孩子上台来板书。
针对孩子的不同板书,我让孩子们一一说出理由,为什么错,错在哪儿,并把它改正过来。孩子们的情绪很高昂,坐在前边的两三个孩子几乎都站起来了。着急的样子真可以用“猴急”来形容了。
此题的讲解梳理很重要,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还可以帮助孩子弄懂每一步的意义。我这样设计问题:
“你计算的时候,先看什么?你怎么就知道商对着7,十位上的7个十分玩了吗?余下几?接下来呢?与5个一合起来之后怎么想的?”
这样的梳理,让孩子很清晰地理解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试商以及商的位置很重要。难点在于理解剩下的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再想()x6距离15最近。
难点突破了,不能就此罢手,应该“趁热打铁”,把方法熟练掌握才行。接下来的环节又是创设情境:“如果有93根竹条,又能制作多少只风筝?如果是86根呢?”孩子在风筝的信息里你来我去练了四道,熟练程度不言而喻了。
在整个一位数除的教学里,情境创设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调节了孩子们绷紧的神经,他们的思绪如放飞的风筝,却依然在我的设计掌控中。
这一单元的教学轻松自如,犹如放风筝一般:孩子是风筝,我就是那根长长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