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姥爷的脸
——记25年时光变迁
读姥爷回忆录的时候,我刚从北京回到家乡信阳,好容易结束一年繁忙的工作得了空闲,再面对厚厚的书稿难免有些心不在焉,却在阅读中慢慢被吸引,虽是朴实的文字,却在字里行间流淌出姥爷一生对事业的追求、对家庭的热爱,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禁为有这样一个姥爷而感到无比骄傲。
姥爷的童年在战乱和贫穷中惊险而又愉快地渡过,我感受不到那种惊心动魄和苦中作乐,却在姥爷和这个大家庭的保护下渡过了我的幸福童年。童年的记忆里,尽管经济并不富裕,姥爷却把他所能承受的最好的生活给了我们,现在想起来,趣事一件件,笑声不间断。
爱我的姥爷,曾牵着我的小手一次次带我蹒跚学步;节约的姥爷,曾无数次拿起我的剩饭吃个精光;可敬的姥爷,曾一遍遍教我做人的道理;可爱的姥爷,曾为了哄着哭闹不止的我吃饭,居然想到把芒果汁涂到咪咪上给我吃。说到这里我不禁要狂笑,好吧,我承认当时年幼,确实上“鬼子”当了,以我简单的人生阅历,只知道咪咪能吃到奶水,吃到芒果汁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于是,为了吃到更多原产自姥爷的“芒果汁”,我乖乖吃光了一大碗饭。那时的姥爷,高大英俊、风流倜傥,我曾经无数次仰望姥爷棱角分明的侧脸,在心里默默打着小算盘,梦想着长大一定要嫁一个像姥爷一样帅气的人!
姥爷的少年在艰难的求学中渡过,凭着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而我的少年时期却因为有了姥爷的教育和引导,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很多个深夜,姥爷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我的文章,帮我分析不足之处;很多个节假日,姥爷带着我外出游玩,让我开阔视野、减轻繁重课业带来的压力;我进步了,姥爷鼓励我,比我还开心;我止步不前的时候,姥爷安慰我,帮我查找原因,以便我尽快成长。那时的姥爷,鬓角多了些白发,眼角添了些皱纹,却在举手投足间尽显高贵儒雅风范。我仍然爱像小时候一样仰望姥爷已然写满人生阅历的侧脸,梦想依旧没变。
十八岁那年我告别家乡,辗转一千多千公里去成都求学,记忆犹新的插曲有二:
一是刚入校时因为地域差距对饮食略有不惯,并在寄给姥爷的信中随意写道“我很久没见油水,回家可以吃下一头牛”一话,疼我如命的姥爷竟然背着我妈顶着炎炎烈日偷偷跑了三次邮局,一遍遍核实我的地址和班级,只为汇我300元钱补贴生活费。他哪里知道,他用了整整一下午才办成的事情,在提款机上几分钟就能搞定呢?当我拿到汇款单的时候,眼前浮现的就是姥爷大汗淋漓在邮局办手续时的情景,那种心情,大家都懂的,对吧!
另一个小插曲说出来就比较好笑了。姥爷是非常传统的,大一时反复叮嘱我要以学业为重,不要谈恋爱;大二时思想稍有进步,认为我可以观察观察身边的优秀男同学了,此举用当时时髦的话归纳就是“普遍撒网”;大三时姥爷曾神秘地把我拉进房间关着门交代,有好的男生是可以重点发展的,我自己偷偷乐了半天,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重点摸鱼”?大四时姥爷终于吐口,批准我谈恋爱了,可是我不得不说的是,我实在不愿以一段匆忙上马而肯定无疾而终的恋爱结束我的大学生涯,于是只能作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至今单身,姥爷已经有了很深的危机感,深怕我成为剩女,尽管我现在才25周岁,他仍然为我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
我曾经揶揄姥爷:我是以您为标准在寻觅另一半呢,标准高了,自然不好找嘛!虽是玩笑,却也是实情,那时的我看着姥爷斑白的发和爬满皱纹的脸,在心里小小骄傲了一把:我的姥爷,即使年纪大了,也是资深帅哥、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将来我的另一半,一定要是个像姥爷一样善良诚实、才貌双全的人!
姥爷的青年时期可谓年轻有为。24岁就已经是令人尊敬的校长了。而我的青年时期仍然在不断探索学习:大学毕业后我孤身一人在北京奋斗,在这个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和许多怀揣梦想且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起加入到北漂大军,混到现在虽签约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以“编”为生的策划,却在残酷惨烈的竞争中如风雨飘摇的树叶。为了站稳脚跟,我以姥爷为榜样,贯彻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由于拿到书就犯困的臭毛病至今没改,只能将理论积累改为在实践中成长,虽赶不上姥爷的成就,起码也要混个吃穿不愁不是?如今,我脚跟渐稳,也有了回报姥爷的能力,每次回家,都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孝敬姥爷姥姥,姥爷心中乐开了花。
此次回家,看到我的姥爷,不禁感叹,记忆里那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姥爷还很清晰,眼前这个满眼慈祥的姥爷却真的老了,头发白了,背驮了,连脚步都略显蹒跚了。他把他一生的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把他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自己的儿孙,虽然他青春不再,却桃李满天下,闻“杨楠”之名便能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给一辈子以德服人的姥爷最好的肯定。
你看,姥爷的脸,从俊朗帅气到写满沧桑。
你看,姥爷的脸,从满眼求知到满目慈祥。
你看你看,姥爷的脸······我永远看不够爱不够的姥爷的脸。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姥爷。
外孙女:路路
2012年1月30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