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碎”了数学书
新学期的备课从假期就已经开始了,手边有教材和教参,按部就班的备课原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况且开学学校要检查教案,不由得我去多想什么,一本教材从头到尾,一本教参从未到头,专家钦定,政府首肯,我一个年轻的农村教师又能想些什么!就这样,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改三维目标,结合课本上的经典例题,我的教案像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般精彩出炉。我们都清楚,每个老师都会做梦,而且每个老师都爱做梦。写教案的时候就像是在做梦,梦想着学生在这节课上的精彩表现,梦想着学生会突然之间被点石成金。可是,可是这些可能吗?想到这里身上不禁打了个寒战,手中的数学课本滑落下来,碎落满地。
打败我的不是孩子们的天真,而是他们的无邪。课堂的现实像是一股飓风,在他的面前任何模式和教参都显得那般的无力,就连教材这个最基本的保险墙也不能幸免。从手中滑落的一刻,我在拼命的抓,可是由于那原本庞大的框架,加上全班50个孩子的惯性,就这样直接撞向地面。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满地是残缺不全的纸,找不到页码,也丢掉了原本的顺序。就这样五年级下册的数学书,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壮烈牺牲了!我赶紧站起来,俯下身子仔细的寻找。《分数的基本性质》、《倍数与因数》、《数学广角》、《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没有了顺序,没有了原来的体系,就像是一堆待用的建筑材料,而我将成为一名建筑师。现在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我们班50个孩子清晰的脸,以及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他们心灵的荒漠化程度很厉害,外面的世界像是安徒生童话一样在遥远世界的另一端。孩子们乘法口诀不怎么熟练,不熟悉分数的大小,小数计算错误百出,凡此种种,在数学的世界里,他们早已迷失了方向。这就是农村教师面临的现状,这就是我接下来工作的对象。
怎么办?我在问自己,好在教材摔碎了,我已经找不到专家雕琢的痕迹,没有了神圣的外衣,等待着我的安排。我看到了《倍数与因数》他的切入点竟然是乘法口诀。从口角口诀开始,重新认识他们的各个部分,这样就明白了什么事因数和倍数。接着就是仔细看看2.3.5的口诀,找出他们倍数的特征,记下来是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课本到这里结束了,可是我的思绪并没有结束。由质数与合数再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最后应用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中。哦,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不就是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吗!接下来就引入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加减法》,不要嫌简单,从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到分数的比较大小,一点点开始。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加减法的通分与约分就不在用短除法之类书上原有的方法,而是全部采用分解质因数,所有这一切知识点竟然都是从乘法口诀开始,只有这样对我的学生来说才给力。至于那个轴对称和旋转,我会想办法让他与长方体、正方体拉上关系,将他们编到一个模块去。毕竟长方形、正方形不也是轴对称图形吗!而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我也将采用平移构造法来讲解,而不是课本上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实验法,将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出来。呵呵,加上广角,全书也就三条线就可以穿起来。这比他原来的结构容易理解多了!
现在已经上课了,我终于可以决定是踩在自己的思路上走呢?还是和大家加在一起。我打碎了课本,但是我又组装了新的课本,他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那个。新学期我要做一个设计师,去设计属于我们五年级二班自己的数学学习之路,让教材的权威和教参的规定变成浮云,在这里,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