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成就预习高效
():各位老师,刚才我们谈到预习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预习兴趣,老师们也教给了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和步骤,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预习效果呢?
(赵):不一定,我的女儿在咱学校正上四年级,我发现每次老师布置预习作业,她总是拿到预习卡就做,书上有的就照搬,书上没有的她就划问号,还美其言说:等上课再听。对于老师教给的预习方法能不用就不用,所谓预习只是应付而已。后来我在班里调查了一下,发现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们班也存在这种情况。
():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我认为这和我们老师的反馈不及时有关系。(出示:1、反馈不及时)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任务,有布置就应该有反馈,但我们在使用预习卡的过程中发现,个别老师只管布置,不顾预习效果,既不检查,也不反馈;才导致学生预习应付,使预习流于形式。
张:我觉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分依赖家长。(出示:1、过分依赖家长)。也许是担心孩子们年龄小,自制力差,怕孩子自己预习不到位,因此,有些老师在操作时就出现了过分依赖家长的现象。无论是监督、指导还是检查都放给家长,孩子的预习自始至终都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可家长毕竟不是老师,只要看到孩子能把预习卡完成就行,至于是否到位,就不知道了,而孩子就钻了这个空子,所以才应付预习。
赵: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呢?
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认为利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赵:都有哪些多元评价的方法呢?
宋:首先是学生自主评价。
():因为最了解学生自己的是他本人,对于自己的所行所为,他自己最有发言权,能否客观的评价自己,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所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对学生的发展及未来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赵:自主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呢?
我常用的方法是“加星式。”设计预习探究卡时,在每一项内容下面都提出相关要求,然后画5颗空心小星星。根据完成目标的情况,学生就可以适度地奖给自己几颗小星星。以朗读课文这个大目标为例,它的下面有三项小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2、语句通顺,朗读流利;3、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全部做到就能得到5☆,做到其中两项得3☆,只能做到其中一项得1☆。
苏:我的方法是“表格式”。就是在预习探究内容下面设计自评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逐项填写,并加上适当的分数。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自评表格设计为
项目
读书到位
公式背会
理解透彻
举例验证
每项能按要求做加100分,否则酌情扣分
时:经过实践发现,学生给自己评价的认真度,甚至超过了预习本身。这时,我嚒们又适时做出引导:要想给自己一个最好的评价,首先要认真对待预习。在自我激励作用下,学生基本都能较持久地自主预习,效果良好。
张:其次是互动评价。
互评的要求有两个:一是生生之间互相监督。首先检查读书是否到位,书上空缺的部分是否填写完整,有没有自己的见解等;其次检查预习卡的完成情况,看看是不是填写完整,卡上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明白,哪些问题不明白?如果发现有应付现象,轻者扣分,屡次不改者,小组长就会把他的“大名”公布在反思栏里“曝光”。
():另一个要求则是对于预习内容要能相互欣赏,相互评议,相互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给预习不到位的同学以效仿的榜样,又能使优秀学生及时准确地给帮扶同学以帮助,还能使大家在互评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互评的形式有很多,有小组内的互评。
宋:还有组与组之间的互评。也就是把学生个体置于小组之中,即个体的成功与小组的成功紧密相连,个体的进步即是小组的进步,个体的成长是组内成员团结协作的结晶。
赵:这种评价不但能激发小组各成员预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李:除此以外,同桌之间的互评,小老师小徒弟之间的互评,好朋友之间的互评等等,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赵:除了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外,还有其他方式吗?
时:有。还有教师评价。(出示:3、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权威”效应。因为教师的评价可以相对客观地给学生一个“处方”,使学生沿着正确的预习轨迹发展,从而避免学生在评价中出现的“随大流”现象,也可以避免互评的不公正性。
赵:可见,教师的评价是不可忽视的。
苏:因此,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老师再针对预习情况及时评价。有时是针对个人进行评价,有时是针对小组进行评价。
张:对于预习认真的孩子和小组,我喜欢口头表扬。比如:“付禹同学不仅能把书上的知识学会,还写出了这么多自己的见解,了不起,现在我就封付禹为“预习小能手”!”
宋:我喜欢张贴光荣榜,即把高质量的预习卡张贴在班级展示栏内,供大家观摩学习。
李:我喜欢阶段性的颁发预习喜报,让学生的光辉事迹在学生及家长中广为传颂。
():我是通过给每个学生建立“预习袋”,通过积累学生的预习卡,进行有效鼓励。请看,这就是我们班学生的预习袋,这里装载着学生每次预习的心血,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学生之间经常互相观摩,收效很大。
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还逐渐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指导方法教学生会预习,借助适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赵:我想这种多元的评价体系肯定会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