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诸葛亮二
在上一讲中主要讲了诸葛亮的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在接下来的笔墨中主要为大家展示文学修养,艺术创作,以及发明创造,从而真正的理解“神人诸葛亮”的“神”
---题记
政治家诸葛亮:
治国成就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书法家诸葛亮: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 诸葛亮墨迹拓本(传)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画家诸葛亮: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音乐大家诸葛亮: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空城计中也因诸葛亮的精彩演奏,吓退司马懿。
《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文学家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传说为岳飞书
发明家诸葛亮:
木牛流马【解释】木制的带有幌动货箱的人力步行式运输器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国演义》中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
馒头:
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诸葛连弩:
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在较短时间内能发射十支箭,杀伤力很强,但是体 诸葛连弩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八阵图: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八阵图
八阵图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téng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相传有周天365种变化。此外传为诸葛亮发明的尚有孔明锁、木兽、地雷等。
可以说以上各项诸葛亮都可以成为一方泰斗!称之为神人,一点不为过也。
司马懿:“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后记:诸葛亮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所以以尽量客观公正的笔墨来白描,不加任何的渲染。让各位看官了解一个真实客观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