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阳光,是你灿烂的心灵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
主持人: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指出:“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每天争分夺秒地读书学习,就如潺潺小溪不间断地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我们的教育生命里,书犹如阳光和空气,不可缺少,以书为伴,让我们更加心神平和,气息芳华。
自开学至今这段时间, 我们组老师八位数学老师共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思考,我们都感悟颇深。今天,拿来与大家交流、分享。《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吴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方面并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事例阐述了当代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其中对我们触动较大的有以下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做个有胸襟的老师;第二板块、对待学生“不要急”;第三板块,心里转着学生的心,第四板块是尊重常识。
下面我们先来谈一谈第一板块的内容---做个有胸襟的老师。
甲:我先谈一下读过这部分内容之后的想法: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指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老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读了这部分内容,使我我深深理解了,我们老师需要修炼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我们的胸襟。
乙:我接着**的谈一下我们老师为什么要做有胸襟的老师:“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现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丙:我认为做个有胸襟的老师就要正确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错误。错误与孩子们的成长是同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悦纳孩子们形形色色的过错,不要简单、粗暴,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心灵之花才会健康、快乐地开放。而一个心胸狭窄,处处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的教师也会把这种狭隘和粗俗传染给自己的学生,淡化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让学生变得冷酷和自私。所以我们都要做个胸襟开阔,内心充满阳光的教师,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丁:我以为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还要学会宽容。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一生总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何况学生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不健全,所以我们无法防止孩子犯错误,孩子也只有在不断犯了错误之后才会认识错误,从中学到经验,改正错误,不断成长。如果你一味地遏制,那么遏制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行为,可能有些生性比较胆小的学生,思维能力也将受到牵制,导致他们越来越胆小怕事。
主持人:下面我们谈一下第二板块的内容:对待学生不要急。
甲:在《不要急》不部分内容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甚至直到退休。欲速则不达,真正的慢教育比你我想的还要慢,不可能以我们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变化。我们老师今天所做的一切必然要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吴老师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的投入一些活动,要尊重客观规律的辛勤耕耘,没有功利意识的沉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变得有意义。
:教育‘慢’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施’,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但在现实中,我们的老师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往往表现得急功近利。老师们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满肚子的翰墨全部倾倒给学生。而家长们则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读幼儿园就给子女很大的压力。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到高考时就力不从心了。我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要拿出跑马拉松的策略,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跑得太快。
乙:教育教学的“慢”不能唯分数论。其实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不应太急,急切地追求高分,追求立竿见影,这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意识,浪费孩子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的人格品德扭曲僵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
丙:吴老师在谈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时也指出,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间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
丁:是啊,在应试教育之下,哪个家长哪所学校不看重孩子的成绩?作为教师,我想我们不可能不看学生的分数,但我们更应努力去做到不为分数去摧残孩子们的创造意识,挫伤孩子的心灵,作他们梦想的偷盗者。
主持人: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得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主持人:下面我们谈一谈第三板块的内容----“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甲:在《心里装着学生的心》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不管学生犯了什么错,若非特别情况,尽可能不要当着第三人的面训斥学生,不要让其他人对你的学生产生误会,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千万不要“掀老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实,班上总会有一些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我们以往的做法是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落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目的是让其他同学知道这位同学的做法不对,不能向他学习,根本没考虑到这位被批评的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而每次这样做的结果总不令人满意。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老师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学生的心里才能装下老师的心。
乙:吴非老师说,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要让学生写检讨书,就已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还要保留他们的检讨书,学生会作何感想?他们还有没有自信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虽然现在不流行写检讨书了,但是有些老师批评学生的方式比让他写检讨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很多学生厌学,上课不认真,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于是,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没有自尊心的。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只不过是被批评多了,已经麻木了,没想到要维护尊严罢了。
丙:请大家反思一种现象:刚进学校大门的学生,绝大多数孩子表现欲强,想说话、爱说话,而到了中高年级,很多学生都选择沉默,这是为什么?不言而喻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当一位学生没有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有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是狠批一顿,不给学生陈述理由的机会。学生受了委屈只能往肚里吞,久而久之,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学生再也不敢说话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主持人:下面我们谈第四板块的内容---尊重常识
甲:读了吴非书中“尊重常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名教育者让我不再惶恐,反而感觉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尊重常识。当你什么事情都尊重了常识的话,你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个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开始上课不能得心应手,这段时间越来越顺手了,我上课上得开心,学生学得也相对要快乐很多,这都得益于一点,那就是尊重一切常识,把教育简单化。每次听到学生说:“老师,你每天上课心情怎么那么好,天天乐呵呵的,我们跟你上课也非常开心”,我听后非常欣慰,其实我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因为自己做到了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则,尊重了一个常识,才使学生忽略了我教学上的不足,从而我收获了一份满足与幸福!
乙:尊重常识,就是遵循教育最基本的规律,要继承传统教学中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教育理念都出自于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推行新课程改革不是与传统教学决裂,而是将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发扬光大,摒弃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丙:有的教师备课不研究学情,教学内容大都偏难,只顾及几个尖子生,放弃大多数,这就是教育的严重不公;有些教师习惯于进行灌输式教学,只发挥学生耳朵“听”的功能,其他感官很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大脑思维处在禁锢状态;还有的教师甚至在考试前要求学生背范文用于作文应试,背数学答案和解题步骤,学生除了是应试机器外,其他什么都不是。这种教育严重违背了教育常识,严重摧残了学生。
丁:有些教师之所以经常干违背教育常识的事,除了自身教育观念落后外,也与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产生的消极作用有关,是教育功利思想作怪。要遵守常识,不但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而且要敢于冲破不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吴非老师说:遵守常识有时很难,需要勇气,需要作出牺牲,付出代价。
主持人:教育中的常识不会摆在你的面前,但只要你用心,你会发现很多潜在的对你的教学有用的常识。只要你尊重了这些常识,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教育世界,你也会由衷地感叹,教育其实很简单。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更感谢各位的耐心聆听。常言说: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读书是快乐的,分享亦是美好的。今天的读书沙龙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