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如何给学生“文化激情”
在《计量的产生》中,有这么一段话:“早在古代,人们已经有了计量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的需要。开始,人们只会直接比较两个物体或几个量。由于有时不妨便于比较,人们就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用它来两所要比较的两个物体,这样就产生了计量单位。但是不同地区选定的单位大小不同,交往很不方便。以后逐渐制定了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这是一段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文字,也是对数学历史的一种高度概括,可学生学起来,简直就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可以说这段文字不会在学生的学习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为了把无味的数学刻画得栩栩如生,把苦涩的语言变得平易近人,我赋予了这段文字以浓厚的感情色彩——
孩子们,我们的祖先,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初谙世事的氏族社会,人们有了计量长短、大小、轻重和交换的需要,开始人们只是直接比较,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方便,人们又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比较,如中指顶端的一节为一寸,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为一拃。但是不同地区选定的单位大小往往不同,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虽然也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大学问家,但由于诸侯各自为政,各自制定了不同的单位,使得交通、买卖、各方面受到限制,如赵国的钱在楚国就不管用,秦国的马车到了魏国就无法行驶,给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后来出现了秦始皇,这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皇帝,但是他最大的功劳就是统一了中国,制定了统一的计量单位,有了他,中国才会飞跃发展,秦始皇功不可磨。
孩子们,我们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能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近年我们又加入了WTO,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我的繁荣而努力,现在我们几乎是全民学英语,这是我们的耻辱,但还得学,因为人家比我们强,今日的学是为了明日的发展,发展了、富强了,那么到了你们的子孙一代,就要让世界历史重写,要让地球上的人都来学汉语。孩子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努力学习吧,明日的中国将是你们的!
这节课,没有人做小动作、没有人萎靡, 有的只是明亮的眼神,不竭的动力……
【反思】:
首先作为现代数学老师,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难道只是计算、应用、思维吗?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这些又有多少用呢,看来我们不仅要能够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给学生以人文关怀,让我们的学生懂得我们的数学历史是多么的灿烂辉煌,我们的数学前景是多么的魅力无穷,数学是科学之父,数学是万发之源,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再者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提起数学,似乎就是1、2、3、4,因此很多人都不喜欢学数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缺乏趣闻。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如果也能经常渗入一些“学科文化”,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何愁学生不喜欢我们的数学呢!
最后作为今天的数学老师,如果还是“只低头教书,不抬头看路”,不能拥有雄厚的知识底蕴,那么势必会被学生“淘汰出局”,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教育,数学老师也应该“每日三思其教”“每日三读其书”,这样才会不被“教育的历史潮流”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