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作文

2018-11-14 
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三者之间为因果关系。战争结果是清清王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欲望,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学习邓世昌等英雄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性。

四、学情分析: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学生不一定知道,但对于邓世昌等英雄则可能会在电视节目中有所了解,尽管不是很全面,但总是有一些基础的。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教学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生:圆明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宝库,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英法联军放火烧了它,是对世界人类文明的浩劫。

师: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

生:如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

师: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得到扼制。但在十九世纪末,我们却受到了同是东亚的邻国——日本的侵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

二、新课学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1、  中日之间的战争是偶然的吗?如果不是,谁是主动挑起者,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

2、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看书后回答:

生1、这场战争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

生2、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给日本出兵朝鲜提供了借口,成为了中日之间战争导火线。

师: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简要地讲一讲战争的经过,重点讲黄海海战。

放映录像《甲午风云》中关于邓世昌战斗的场面。通过让人震撼的画面,使学生形成直接的感受。思考“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生:他的举动体现了不畏强暴,勇于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师:教材上有这么一段话“致远号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假如你是邓世昌是否也会这样做,为什么?

生:可以自由回答,突出责任心的教育。

师:尽管在黄海海战中,中方的军舰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船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夺得制海权。到1895的初,在威海卫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败局已定。请同学们思考中国为什么又失败了呢?

生: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

师: 在战争后期,中国政府提出要与日本谈判,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到日本去。

2、《马关条约》

师:请同学们看书后思考:

1、日本为什么会在谈判的时候十分傲慢?李鸿章为什么会感到无奈?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比南京条约,有哪些不同?

3、马关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1:由于日本已经很明显地感受到中国清政府的无能,加上军事上的胜利,使他们在谈判的时候得寸进尺,让李鸿章感到无奈。

生2:与南京条约对比,主要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生3:马关条约使西方列强进一步看到了中国清政府的无能,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瓜分狂潮

请同学根据书上的《时局图》来解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俄国

东北

法国

两广和云南

英国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德国

山东

师:结语——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运动。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             甲午中日战争

1、 战争开始

2、 黄海海战

3、 马关条约

二、瓜分中国的狂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