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跟《爱的教育》学做父母作文

2018-11-13 
跟《爱的教育》学做父母放假前带领班里的孩子们阅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孩子们收获很多,懂得了要爱自己
 

跟《爱的教育》学做父母

放假前带领班里的孩子们阅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孩子们收获很多,懂得了要爱自己的父母,敬重老师,关心同学,同情穷苦人,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等等,我也从中受益无穷。常言说,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读一遍就搁置起来实在是可惜。放假了,有了充足的时间,重新翻开《爱的教育》,带着另一种心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读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了一些做父母的方法。

一、以书信形式和孩子交流。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作者记叙了从头一年的十月份开学,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学年结束期间发生的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例。但我们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在每个月的事例中几乎都有1—3封“我”的父母写给“我”的信。这些信的内容广泛,都是针对“我”的问题,及时地写信告诉我相关的知识或教导我应该怎么做。当我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时,爸爸写信和“我”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万灵节到了,母亲给“我”写信讲解相关的知识,并且告诉我在这一天应当以感恩的心情,去悼念成千上万的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亡灵;当“我”觉得母亲在弟弟生病期间照顾弟弟多,忽视了我而不满时,爸爸又及时写信回忆“我”生病时,母亲怎样整夜整夜地坐在床前照顾我,甚至急得痛苦起来,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总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所以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孩子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及时从岔道上缩回脚步,重新走向光明大道。父母对孩子引导的方法很多,脾气粗暴的可能会批评一顿甚至动起手来;懂得方法的可能是面对面给孩子讲道理;也有家长会采用书信的形式和孩子沟通。一般说来,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比较适合面对面讲道理,但孩子年龄一大,往往有了自己的思想,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了面子,也不愿承认,有时家长批评的时候,还会出现“顶牛”现象,这时我觉得“书信交流”不失一种好方法。因为等我们做家长的把信写好后,孩子基本已经过了“情绪激动”期,平静了下来,这时再看到父母深入浅出讲的道理,诚挚的希望,孩子往往能够接受。

其实,我觉得除了书中的这种正规的长篇的书信,我们和孩子的交流还可以用比较随意的“纸条”式。比如,当你发现孩子今天的情绪有点不好,并且了解到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写上几句话鼓励一下,让孩子尽快从自责中拔出双脚;当孩子身体有点不舒服,你除了口头的叮咛,也可以写张纸条,提醒孩子多喝点水,注意劳逸结合,爸爸妈妈和他一样难受;当孩子星期天迷上电视而忘记了写作业,你可以写张纸条,提醒孩子他今天的做法,很伤父母的心,因为在爸爸妈妈心中,他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孩子……

总之,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书面交流,可以弥补口头交流的缺憾,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使父母感情更融洽。

跟《爱的教育》学做父母作文

二、做好孩子的榜样。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渴望孩子将来什么样,那就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我们还是看看《爱的教育》中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吧。

报纸上登了一批穷苦人的名单和地址,母亲首先跟我和姐姐商量,决定给其中一位穷苦女人送一些布料去,然后就带着我去做这件事。当得知这家人穷苦得卖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看到孩子在黑洞洞的房间的角落里,跪在一把椅子跟前学习,“母亲禁不住热泪滚滚,一句话也说不出,把钱包里的钱都给了这位母亲,又亲了亲孩子,转身告辞。”我想首先这是一位有爱心的母亲,除了送去布料,还把自己钱包里所有的钱拿了出来;其次这是一位尊重孩子的母亲,有了什么事情,都和孩子商量;再次,这是一位懂得教育契机的母亲,带着孩子去穷苦人家送温暖,让孩子亲自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带我到普济院去,“我”看到那些幼儿由于年龄小,吃饭时,弄得到处脏兮兮的,更不要说自己的手上和身上了。这些孩子看到母亲来了,“一个个都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要我母亲亲吻”,这些孩子“有的将自己已咬过的苹果递给母亲,有的递过来面包皮,有的把含在嘴里的糖果吐在小手上又递了过来。有一个小孩因为手里的东西被吃掉了,便捡来一片树叶硬是递在母亲手上。”“不少孩子还将小虫呀,破瓶塞呀,衬衫纽扣呀,都当作宝贝似的争先恐后拿来给母亲看。”母亲没有嫌一个孩子脏,“高兴地一一吻了他们,弄得满脸都是苹果汁和蛋黄屑。”当我和母亲离开普济院时,背后传来一连串悦耳的童音:“再见!再见!”“等走到大街上,母亲才发现衣服上满是油污,也皱得不像样子了,头发也乱蓬蓬的了。但她手里却握满了鲜花,眼里闪着快乐的泪光,好像自己已参加了节日盛典一样快乐,又好像回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一位上层社会的女士,这样爱和她毫不相干的孩子们,弄脏了衣服,弄乱了头发,不但不嫌弃,反而是那样的高兴,我只能送给她“伟大”二字!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母亲绝不是偶尔到普济院去,否则孩子们不会跟她那么熟,那么亲热!

正是有这样的好母亲,所以“我”也和母亲一样那样体贴人,那样会替他人着想。泼来可西到“我”家来玩,喜欢上了“我”的小火车。“我”见他那么喜爱小火车,就把钥匙交给他,让他自己开发条玩。最后,泼来可西“把小火车捧在手上,用布条在上面擦了又擦,然后又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看了又看,脸上微笑着。”“我”见此情景,便毫不犹豫地把小火车送给了他。老师生病了,“我”主动去看望;卡隆的母亲去世了非常悲伤,放学后,“我”没有拉母亲的手,而拉着卡隆的手一起回家;当家里的生活遇到难关时,“我”和姐姐主动提出要为家里分担忧愁,取消了这个月里要买的扇子和颜料……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不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吗?可见,我们做好孩子的榜样多么重要!

跟《爱的教育》学做父母作文

三、爱国教育从父母开始。

时常从资料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国家的公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升起祖国的国旗,无论他多么忙碌,都会停下脚步,面向国旗,庄严肃立,直到升国旗仪式结束,才会匆匆离去。但这里的某某国家,只可惜没有我们中国。谈到升国旗,眼前总会浮现出我们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尽管老师讲了又讲,升国旗时一定要面向国旗,庄严肃立,可每次都有个别孩子把这当成儿戏,在下面窃窃私语。每每看到这里,心里总不是滋味。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老师反复讲解国旗代表的就是祖国,尊重国旗就是爱国的表现,可还有孩子们这样呢?一直以为是老师的教导不到位,孩子们没有深刻的认识。但读了《爱的教育》后,我从父母身上也找到了些许原因。

“我”还是个孩子,父亲写信告诉“我”,“我”应当一口气讲出一百条热爱意大利(祖国)的理由;在国庆节来临时,父亲教导我向祖国致意;当“我”参观阅兵式,只感到好玩时,父亲表情严肃的批评了我,指出“我”应该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部队由衷的诚挚的敬意与爱戴,因为这些士兵都是在保卫着祖国的安全……什么教育效果最好,我想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最好。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从小带孩子认识自己祖国的伟大,祖国的神圣,从自身做起,把祖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看到国旗升起,主动停下脚步;在国庆节来临时,和孩子谈谈自己的祖国;在祖国的地图前,和孩子一起了解我国的幅员辽阔……我想,也许我们的爱国教育就会更容易些吧。

跟《爱的教育》学做父母,让我这个做母亲的重新认识到了身上沉甸甸的担子。孩子的未来挑在我们肩上,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父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