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关于读书的好处,古今圣贤的名言警句俯拾皆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除却其封建糟粕,于大多数人而言,谁又能否认读书改变命运、成就梦想的事实呢?
因为读书,跳出农门,不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因为读书,红袖添香,始信“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因为读书,打开了灵魂的一扇窗户,看到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美好世界,累了,倦了,躲在书间,足不出户,不再去理会红尘琐事的纷纷扰扰。浮躁年代,安静读书,不亦快哉!
每一次搬家,都会舍弃一些破旧的家什,趁机辞旧纳新,而那堆书籍,搬来搬去,分量却只增不减:大学的课本,读过的名著,过时的杂志,一本也舍不得丢弃。它们可都是曾陪伴自己的老朋友啊!每一本书,就是一段清晰如昨的历史,就是一节栩栩如生的回忆,透过已经泛黄的书页,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拾起最初的心情,看到流年的影子······家里的两个书柜,如今已不堪重负,提出了抗议,随着图书队伍的日益壮大,提高待遇,乔迁新居,已被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我们不需要书房来装点门面,却需要藏书来慰藉心灵。
离家不远,有一家金石书屋,我们一家三口是那里的常客,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老板很随和,价钱总打折,买不买书,都可以随便翻看,所以经常有学生在那里免费阅读,或久站,或席地,只要不把新书弄脏弄破,老板从不责怪——善有善报,互惠互利,学生的辅导书、练习册、AB卷便多在此购买。去的次数多了,我们便和老板熟了,即使不买什么,也可以随便看书,甚至可以拿回家借阅而无须押金。我们也不好意思白看不买,隔三岔五总要买几本,杨红樱的淘气包系列,曹文轩的纯美系列,秦文君、梅子涵的精美纯文学系列差不多要购齐了。原来,信任和善良,不仅是人类的品质体现,也是商家的一种智慧。但愿若干年后,那些常在此汲取营养的学生,想起金石书屋,会涌起一股感激。对于书屋买不到的新书,比如《神奇树屋》系列,《神奇校车》系列,还有许多绘本,都是在淘宝网上买来的,那份等待和惊喜,让我们体会到另外一种购书的乐趣。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午饭后和晚睡前,是我家的黄金时段——读书时间。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和妻的积极影响带动下,乖妞已经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原先,我俩还常读给她听,现在,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及阅读力的增强,她已强烈要求独立自读了。于是,人手一卷,各就各位,屋里静了下来,在我们的眼里,便出现了三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那字里行间包涵的睿智思想和美好情感,像涓涓溪流,浸润了心田,也装饰了梦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鲁迅先生认为,要写好文章,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多看书。“一个小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季羡林老先生也如是说。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传承国学,吸收古诗文的精萃,让孩子将来不再为作文犯难,成了我们的一个新课题。校信通博客雪中送炭,让我们及时借鉴了“博腕儿”——“石榴树下”的家庭读书会,进而成立了自己的博客及家庭读书会——“锵锵三人行”。从此,读书,有了载体;交流,有了阵地;背书,成了一家三人共同的光荣任务。暑假期间,我们还在原来只背古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论语》、《诗经》等古文名句,以及现当代诗歌经典《乡愁》、《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致橡树》等。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一份富足。

人的灵魂,也许只有经过书香的滋润,才能充实丰盈,才能健康向上。如果没有书香的滋润,生命将是何等的孱弱,生活将是何等的无趣。一个没有书香的家庭是乏味的,一座没有书声的豪宅是贫瘠的。感谢这么多年书籍的滋养与磨炼,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个不可多得的知己,它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而今,除了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还要用爱心、耐心和信心,精心烹制家庭读书会这道精神大餐。唯有如此,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家里,才会书香满屋、浪漫满屋、幸福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