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作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两个班用了两种不同方法上同一节课,发现学习效果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两个班用了两种不同方法上同一节课,发现学习效果明显不同。也坚定了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理念。
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11—20各数的认识》。从教材看,会数20以内的数;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计数器上认识个位和十位;会读写20以内的数。
在备课时,感觉信息窗不太好,有干扰学生的作用。决定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再指导读课本。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了20根小棒。我也准备了计数器、小棒等教具。
第一节课,让学生从1数到10,然后引入新课。出示11支铅笔,一支一支数到10支的时候,问:有几个一?我把这10支铅笔扎成一捆,这是1个十。并介绍:我们在计数时一般是满十进一。板书:10个一是1个十。问:1个十里有几个一?学生在观察中理解本节课的难点。然后学习11的组成,在计数器上认识个位和十位。然后让学生摆小棒,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和11到20各数的组成。
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把我也累得不轻。主要是我没有放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认识到这一点,下节课,决定改变方法。
第二节课,让学生先从1数到10,引出课题。观察信息窗,发现这么多海鸥,不能很快数出来。有没有好办法能解决呢?(这就符合了数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让我们用小棒摆一摆。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摆到9根、10根时,发现小棒有些多了,很不方便,我问:有什么好办法吗?就引出我们的计数习惯,满10进1的道理。当学生很不灵活地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时,也就体验了把10个一变成1个十的过程。接着摆小棒,看到十几就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盎然,我只是引导他们如何摆小棒,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感悟、体会。
反思:同一节课,用不同的方法,收到不同的效果。虽然第一节课,学生也学会了,但学的被动;在说中没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虽然也动手摆了小棒,只是一个验证的过程,不是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失去了动手的目的。之所以我没有放手,只是因为怕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效率低。通过第二节课的试验,我深深体会到:要相信孩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而应扎根备课、上课的每一个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