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韵扑鼻来
这周的晨诵定为“梅花”主题,说实话,我有些忐忑,总害怕做不好,担心由于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丰厚,讲不清、道不明,或者将学生引入歧途,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读了干国祥老师的周日沉思《做个“研究生”》,我豁然开朗:作为教师教学,大量时间的备课过程,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学,但最终的受益者是自己,这种带着任务的研究、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什么比我这做中学、学中做学得更扎实有效呢!让我更加领会了新教育的提倡的“行动就有收获”的涵义!
开始准备选择古诗,准备课件。在这时,我想到了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想到了将两首诗放在一起比较背诵。上网查找资料自己阅读理解,了解两位作者的写作背景,细心朗读领会作者的心境。陆游“愁”,而且是“独自愁”,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不堪。梅花独自开放,引来众芳嫉妒,更是孤苦,但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已通过梅花展现得淋漓尽致。再读毛泽东的诗,他眼中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无私无欲,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结合古诗,最后“一切景语皆情语”做结束语。光有古诗不行,还得有音乐来衬托,所以在查找中听到邓丽君的《梅花》一曲让我倍感惊喜,再加上古筝名曲《梅花三弄》,这成了我们晨诵的开启曲和背景曲。
正如我在PPT上打出的那样:伴随着冬天的脚步,我们了解蜡梅,感受梅花的香韵,领略古诗的魅力。所以,在这夹杂着阵阵寒风的冬日早晨,我特意将窗户全部打开,让寒意侵入教室,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细心品位课件上的文字。
接着,我出示了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歌书上就有,所以孩子们轻轻松松地就读了下来。在几遍诵读后,“孩子们,你的眼前看到梅花了吗?她在哪儿?”……“对!在一片冰天雪地里,在到处光秃秃的墙角处,梅花骄傲地开放了。”大老远就知道她不是冰雪而是梅花,是因为——学生马上接读“为有暗香来”。在男女生分行读后,我们结束了这首诗的诵读。
是啊!梅花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看,这是元代著名的画家王冕,他从小家境贫寒,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靠给人家放牛和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童年时代。但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王冕坚持读书,而且利用放牛的空间,以树枝做笔,用地做纸,苦练画画。所以,在成年后,他写下了《墨梅》。孩子们一遍遍的诵读着,相信梅花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痕迹。
第二天的课堂,我早早到校,开启班班通设备,让学生在邓丽君演唱《梅花》的歌声中做好准备,平心静气开始晨诵……先简单复习了一下昨天背诵的《梅花》和《墨梅》。接着开始了新的晨诵,我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将理解以诗行的形式打出
毛泽东乐观,敢于斗天斗地,
在他笔下
梅花自豪
坚冰催不毁
她的傲骨
梅花骄傲
飞雪掩不住
她的俊俏
梅花不愧是花中豪杰
接下来,我出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同样的在诵读感知后,出示
陆游心中愁,独自愁:
在他笔下
梅花身处险境
无人欣赏
独自开放
依然是
那么倔强、那么顽强
最后,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让学生诵读。同样都是《卜算子 咏梅》,作者的心情不同,笔下梅花的形象就不同,所以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所以,我尽可能创设最好的环境,让学生享受晨诵的乐趣,当然,准备的过程是繁杂的,但我也乐得其中,因为我是最大的受益者。
两天诵读的作业,让孩子们给几首诗配画。收上来欣赏,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不可小视,更让我大开眼界,有用水彩直接绘画的,有朦胧国画写意的,还有滴上墨汁用吸管吹制的……可以说,孩子们的画张张都有创意,就选择其中的一小部分发在下面。












当然,我在欣慰之余,也看到三张这样的图画,很显然,他们的读书乐趣还没有调动起来。也因为平日相对受到批评多的缘故,他们的图画都只占整张纸的一部分,似乎就像他们在班里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吧!这也是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所有意识关注的。现在,就期待着他们明天的读书作业更精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