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意在笔先——挑战古诗词第三篇作文

2018-11-01 
意在笔先——挑战古诗词第三篇——触景生情、灵感捕捉、酝酿喷薄朋友们好,一个月过去了,很多朋友喜欢古诗词的热
 

意在笔先——挑战古诗词第三篇

——触景生情、灵感捕捉、酝酿喷薄

朋友们好,一个月过去了,很多朋友喜欢古诗词的热情已经让我很感动,都写出了自己的作品。无论作品质量如何,我们都很高兴,毕竟不是做专业研究,只是一种兴趣,让自己增长知识。也有朋友说写旧体诗词很难,的确,古人写诗词也不是几天或者几年就能写好的,人家的经典都是一辈子的作品,有那么几首就不错了。如果简单了,对我们来说,也就不叫挑战了。

我们今天说的主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写的。

写诗歌不是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出来的。即便是写了,也是无病呻吟。当然,不只是诗词,任何作品都是这样的。所以,写作品一定要意在笔先。也就是说,我们肯定是有值得写的内容了,然后才动笔的。比如,唐代的陈子昂,他也只是因为谏言不成反而受到打击,才想起来出去散心的,到了“幽州台”,联想起燕昭王纳贤的故事和自己的理想,才写出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歌并没有写到眼前的景色,只是触景生情,喷薄而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触景生情是有感而发的前提,多数诗词都是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就是典型的写景色。后面就是用行动让朋友再喝一杯酒,因为西行就出关了,再也没有朋友了。这样的抒情,定然是建立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尤其是“柳”的寓意,更是让人难舍。这类诗词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古典诗词绝大多数属于抒情诗范畴,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这是写诗词的基本步骤,也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任何情感的抒发,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眼前的景或者发生的事。

虽然中国古典诗词绝大多数属于抒情诗,抒情诗并不是只抒情。否则就容易变得空洞,变得突兀。即便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如果不联系典故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就那么痛哭流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前半部分都是写景,也有一部分是叙事。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叙事加写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是叙事。再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虽然是叙事,其实也是写了眼前的景象。其实,很多叙事也是景的一种,只不过是描摹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或者交代了诗歌内容的缘起和背景。正是这样的背景,才会让读者明白后面抒情的基调,才能通过景物来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这才是诗歌,这样才能传递出美感。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眼前的景象其实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李白的孤独与苦闷。这里的山是和作者融为一体的。鸟虽然多,但都飞走了,就连唯一的云朵也飘走了,这里的“孤独”就能看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只有”一词让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虽然是有一座山,但是却那么孤独的留在原地。这样的意境在李白的笔下经常出现,最有名的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是只有一个自己,却还装作热闹的样子。正是这样的热闹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冷清。

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感,就不会有这样的诗句。所以,意在笔先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文字只不过是我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再以词来说,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样的意境和李白何其相似啊。一幅冷清的画面,笼罩在整首诗中。这是作者当时的心境。

前面我说了,写诗歌不是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灵感。我们经常会对一些发生的事和眼前的景象有所感悟,这些感悟也许只有那么几句话就能概括,却又深有感触,且与众不同。那么就可以把此情此境用一首诗来表达。比如: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都是一时兴致,想起自己当前的状况,才让两个人做了一次“诗人”。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写不好,而是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说,很多情感在充沛的时候都在快乐和难过中背搁置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简单的描摹,让我们从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感受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夜行图。我们高兴的时候只是高兴,却不曾捕捉高兴时自己能不能用笔写下来这份高兴。

因此,及时捕捉灵感,就可以得到很多让人欣喜的诗句。这一点在李贺的身上体现很多。他总是弄个背袋在肩上,一时间有了灵感就记下来,装进去,回来后整理。结果李贺很多诗歌都是有名句无名篇。但是他善于捕捉灵感,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的。

自然的,有些诗歌需要的是酝酿,这种酝酿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当自己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突然有一天,一件小事可能触动了内心的那根神经,基于许久的情感就容易得到爆发。这时候的诗歌写起来就顺畅得多。这一点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体现得最明显。只是一颗火星就点燃了他离乡多年的那根神经,喷薄而出压抑的情感,才有了那样的一首“生平第一快诗”。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同样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孩子的问话,也就不会有那样两首诗了。而心中所想的情感也就不一定能被激发出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岳飞的《满江红》,都是典型的长期情感流露,而不是像贺知章那样突然间迸发的。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要感性,要能够捕捉内心深处稍纵即逝的灵感。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来体现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呼唤。

由此,我们得出几点写诗的条件。

第一,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拿着别人的物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只有这些才能真正触动内心,否则就是虚假的情感。

第三,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好的作品贵在真实,不真实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更不可能打动读者。

第四,写自己内心有所触动的感情。感情的分类很多了,只有经历过才能写出来。

当然,要写好诗歌,必须建立在这样几个小小的基础上,因为没有之前的意也就没有之后的文。或者说,没有之前的情感,就不会化为动人的诗篇。

热点排行